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4章

“瞧把你得意的……”长孙皇后微笑着,没好气说道。

她已经很久没看见自家夫君如此开心了。

毕竟玄武之变,一直是他内心最深的一根刺,害怕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害怕遗臭千年。

“观音婢!朕是对的!是对的!”李世民依然神情激动。

观音婢只是微笑,宠溺的望着他,许久后才沉思着开口道:“按理来说,能被称为千古一帝,说明我们大唐还是做得不错的,只是在粮食排行榜上,却还是进不了前三么?】

见李世民能从其他民众那里得知自己王朝的历史。

其他帝王也纷纷发问,也有不少人回复他们的问题。

帝王们也根据零零散散的回答,在拼凑出属于他们的历史……

有些事情注定是藏不住的。

不过许多人,以及诸多帝王都有意不去接始皇帝的话。

人们不愿意与一个历史上的“暴君”走得太近。

这不利于帝王的名声……

这让嬴政颇为郁闷,自己一统天下,结束了多国多年的纷争,却被世人认为暴君么……

自己真的做错了吗?

【排行榜第三名,大明王朝,开始播放。】

天上的光幕画面开始变化。

首先映入眼帘金碧辉煌的奉天殿内,怒视群臣的朱元璋。

“咱就是农民出身的,知道咱们种田有多么不容易。”

“即日起,把战乱中的无主荒地,逃亡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计口授田由此诞生。

“现在没有太大战事,当兵的也不能闲着,平时也都给咱去种田。”

屯田制度得到延续和重视。

画面一转,又是一年,朱元璋颁布了税率降低的政策。

从元末的每亩三斗降到了一斗。

且受灾地区,统统免税一到三年。

同时大兴水利,修复古渠,共计4万多处,在这历史上也是不多见。

让许多地方的耕田面积大幅度提升。

这让刚经历元末战乱的天下!

得到了很好的修生养息的时间。

粮食产量急速增加。

许多百姓也渐渐能吃上饭,饿死的人数急速减少。

一片片生机盎然的农田呈现在世人面前。

到了明朝,前朝实验的双季水稻,在这一时期也得到技术突破,普及开来了!进一步增加了农民们的粮食产量。

……

【李世民:这位后世之君,竟是农民出身?】

【赵匡胤:虽然许多政策不少朝代都用过,但因为他本人是农民出身,所以更懂得农业,也更不容易被下面的人所欺骗,从这些政策来看,这位后世之君或许是一名爱民如子的皇帝。】

【李世民:这位后世之君,以后我们可以多多交流。】

【朱元璋:可以!哈哈哈!大道理咱不懂,但知道只要让大家吃饱,就不会有什么战乱,咱父亲,咱母亲,咱大哥,咱大嫂都是被饿死的,咱知道饿肚子的滋味。】

朱元璋这话一出,许多不知道明朝历史的君王纷纷沉默了。

一个能成为皇帝的人,竟被饿死了这么多亲人。

确实是十分凄惨,也难怪他会亲自过问农业一事。

就是曾做过质子的嬴政始皇帝,也无话可说!

【刘邦:每当天下大乱,自会有豪杰问世重整山河,我大汉又何尝不是?】

【李世民:农民起义成功的,恐怕极少吧?汉高祖您虽也借助了农民的力量,但您是低级官吏出身,还是有官身在身的。】

【刘邦:我的身份形同虚设,不过这后世之君确实有过人之处。】

“妹子,你看到了吗?古代帝王都认可了咱这皇帝,以后看谁还敢说咱不正统!”朱元璋笑中带着得意。

不过……很显然他高兴的有些太早了。

【嬴政:政策是好的,但却未必能落实到百姓身上吧。】

【赵匡胤:此话怎讲?】

【嬴政:你们自己看天上的东西……】

注意力有所分散的人这才重新将目光聚集在天上的光幕上。

朱元璋看一眼,脸上的喜色也当即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下骇人的阴沉。

光幕里,是一片江南水乡,良田沃野千里的美景。

一家四五口正忙碌着收割滔田,看得出来,由于朱元璋亲自过问农业,且昭告天下,被落实得很到位。

百姓的可耕种的良田多了,收成自然也多了。

但有政策,下有对策。

但画面一转,收税的差吏却要求耕种的农户,将量器里的粮食堆尖。

再用力一踢量器,将粮食震出。

差吏们将其称为自然损耗,将其私吞。

如此一斛斛操作,本来产量就不高的粮食,又付出了许多。

画面又一转到衙门内,只见一群官员相聚在一起。

“此地可提报为荒田,所获得的税粮照旧分账?”

“如此甚好。”

“此地为张家之地,那边让我等将这一部分良田上报为寺庙用地,以免除粮税,诸位怎么看?”

“可。”

之后还有的画面是谎报士兵人数,冒领军粮。

监守自盗,将粮食借用富户,收取高额利息。

谎报漕运损耗,加以私卖……

更有甚者,是将应征的粮税分到绝户或贫民名下,让地主少交税。

差额被官员赚去,这将许多贫户活生生逼到了绝路上……

有人被强收不属于他们的粮税后,而活活饿死。

……

这些手法几乎是屡见不鲜,几乎每一个朝代都存在。

但亲眼所见的朱元璋却是十分暴怒!

多个朝代的帝王,百姓都看着。

这让好不容易得意一次的朱元璋,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痛!

这些贪官污吏是在打他的脸啊!

【朱元璋:这是哪个地方的官员,真是该死,不仅吸取民脂民膏,还各种欺上瞒下,一层层下来,贪墨如此多的粮食,还谎报灾情!咱要把你们这些祸害百姓的贪官都杀了!都杀了!】

【马秀英:陛下,你忘了吗?这是去年浙西的事件,你已经把主要涉事人员都杀了,这些小官吏你没见过也正常。】

当时如果不是她拦着,考虑到大明基业刚建立没多少年,怕是重八会将所有涉事人员都杀了。

尽管如此,去年也杀了很多人。

下一秒,画面里呈现出来的就是朱元璋坐在奉天殿内。

一道道处死贪官污吏的命令分发到各地。

一时间人头滚滚,百官们噤若寒蝉。

许多贪污腐败之事得到遏制!

【朱元璋:这些人不杀干净怕是不行,妹子,你也看到了,从上到下都在贪,都在官官维护,有多少百姓被他们逼得食不饱腹,家破人亡?!】

【朱元璋:重审此案,今日起,凡贪墨之物,价值达到六十两者,全部处死,剥皮实草。】

这本该是马皇后死后才会出现的政令,现在却提前了。

【李世民:贪污腐败之事,自古有之,不过这些贪墨的官员,似乎有些多了。】

【多尔衮:明朝官员俸禄太低了,朱元璋太过苛待各地官员,清廉一点的官员,甚至想稍微过的好一点,都十分困难,这也是大明注定灭亡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咱给他们官做,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不感激咱,还敢贪墨百姓的粮食?这做的什么官?这还是咱的不是了?】

【多尔衮:若无荣华富贵,谁能尽心尽力办事?多年苦读,换来绵薄俸禄,有多少人能如此高尚?!】

【朱元璋:都是贪官的狡辩,咱又没饿着他们,当官不做事,那当什么官?】

【赵匡胤:六十两就处死?这是不是有些过了?小贪适当惩戒一番就足矣了吧。】

【李世民:确实有些过了……】

他们自然也讨厌贪官,但能当官的人,家里谁没点势力。

有的甚至是势力,如此严苛的律令落实下去。

恐怕很多臣子都会变得如同惊弓之鸟一般。

不过他们也影响不了朱元璋的决定。

【朱元璋:贪官就该死,当初要是没有那些贪官,咱的大哥,父母能被活活饿死吗?】

【嬴政:不错!贪官污吏就该死!目前来看,虽有贪官污吏,但后世之君以雷霆手段扫除贪官,加上水利的兴修,开垦了许多荒田,粮食产量显著提升,倒也在情理之中。】

朱元璋微微愣了一下,没想到这时候最支持自己做法的。

竟然会是这位暴君!

【李世民:不知大明王朝有多少人口?人口越多,一般来说,耕种者也会更多吧。】

【朱元璋:大元战乱后,目前登记在册的人口近六千万,加上战乱时流失,难以统计的人口,应当有六千五百万到七千万之间。】

【嬴政:后世竟有如此多的人口!我大秦也不过两千八百万人口左右。】

【粮食排行榜第三王朝播放完毕,直接间接从事农业生产者占总人口百分之九十。】

【总结:耕地面积增加,屯田制推广,双季水稻推广普及,大力惩治腐败,轻徭薄赋……粮食年总产量约为1.1亿吨。】

微信阅读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