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岱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
耳濡目染之下,从来坚信一个道理,在和手下谈理想、谈道德、谈未来之前,定要先满足下面众人实实在在的利益需求。
前世作为打工牛马,他最烦的就是那些只会画大饼,闭口不谈薪酬的领导。
能让不计名利,不较贫富,不顾生死誓死追随的,五千年只有一个刘备,也唯一个刘备。
刘岱作为一方诸侯,乱世巨擘,深知自己的才能比不上汉末群雄,因此一直以来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赏罚及时,赏必信,罚必果。
如今他已然是金印紫绶加身,高官厚禄,名利双收,怎么能忘记那些追随他辗转几千里,历经数次大战而生死相随的兄弟?
于是当天早上,卫将军府便送出一个又一个敕封诏书。
刘昶为右将军,高顺为安西将军,程昱为安北将军,王凌为平东将军,典韦为武卫将军,高纬为越骑将军、魏延为扬武将军……
审配为司隶别驾,卫将军府长史,总领政务,统筹军机。
裴茂为卫将军府主簿、司马,掌军赋,核军资。
张纮为治中从事、中护军,掌管文书,监督武将。
他还任命孙资为功曹掾,全权负责刘岱麾下文武官吏册封事宜。
他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自己麾下文武官吏,自己不会落下任何一个功臣,跟着他有肉吃。
…………
审配是刘岱集团的二把手,就如同萧何在刘邦集团中的地位一般。
入主关中后,刘岱第一时间任命审配为司隶别驾,总览关中政务。
而审配给刘岱的第一条建议,便让他惊喜异常。
“主公欲定关中,首在治军。军能威服地方,扫清斜秽,豪杰心折,使三辅晏然。则月余之内,关中可百废俱兴。”
这个建言,完全颠覆了刘岱对传统封建士大夫的印象。
审配对治理关中的第一个建议,不是什么德行教化,劝课农桑,而是兴盛军事,扫清匪寇,威服豪杰,恢复治安。
待三辅承平后,世家豪强们自然就不会再龟缩在坞堡之中,可以放心的走出来,参与生产,参与贸易。
有他们相助不出半年,三辅大地就可以从战乱凋敝恢复到生机勃勃。
如今的大汉不是没有财富,只是绝大部分的财富都在世家门阀、豪强乡绅手里。
据三国志记载,鲁肃为临淮乡中豪强,部曲不过百人,但家中竟有粮食足足八千石。
像这种等级的豪强,关中有上百。
三辅门阀豪强的坞堡里,必然有大量的粮食,之前董卓在这里根基不深,无法从他们手中榨出来。
历史上,董卓又在郿县修筑坞堡,派大军劫掠关西世家豪族,存放于其中,搜刮来的财物不计其数,搜刮来的粮食足够大军吃三十年。
刘岱自然不会做这种杀鸡取卵之事。
只要有合理的税法,稳定的税收,就能保证府库充盈。
况且只要治安承平,工商业随之兴盛,豪强们走出坞堡,必然会有大量财富流出,
…………
当天午时,刘岱带亲卫来到军营之中。
因为有流民不断涌入,他害怕发生民乱,便把军营安扎在离流民不远。
此时,各部的士兵围绕在高台,刘岱站在高台上,身后有典韦护卫。
还是那句话,赏功罚过当及时。
这些士卒相信自己,以性命相托,辗转千里来到关中,刘岱当时给他们许诺的灿烂前景,也该是兑现的时候了。
刘岱心里很清楚,在这汉末乱世,军队才是立身之本。
他必须要让普通士兵坚信,他们所追随的主公赏罚必信,一诺千金,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誓死相随。
普通士兵窃窃私语,在猜测主公来此所为何事。
下一刻,刘岱抬手,场面顿时一静,他轻声喝道:“当初在西进之时,孤曾经说过,只要你们活着到长安,就全部能吃饱穿暖!你们以后可以分得属于自己的田地,盖上属于自己的房子,再娶一个妇人为妻。”
“如今已经攻克长安,不久后关中尽为我等所有。尔等且说说,接下来当如何?”
看着一脸灿烂笑容的主公,士兵们也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一阵阵欢呼声此起彼伏:
“当然先是分女人,关中的婆姨最漂亮,主公您先挑,挑最好看的一千个,剩下的给我们就行!!”
“不对,应该先分良田!主公您要挑最肥美的土地!!”
“主公万岁!!”
“誓死追随主公!!”
听到军营中喧嚣冲天,周围的流民走了上来,在不远处围观。
一开始他们一脸疑惑,但听着欢呼的内容,不由得流露出一脸向往之色。
在这人吃人的世道,哪个平民百姓不希望有房有地有女人?
可就算整个大汉天下,达到这个条件的百姓,也是百里挑一,甚至是千里挑一的。
听到这些欢呼声,刘岱只是笑着点头,说道:“不错,你们追随我千里转战至此,劳苦功高,现在是得到回报的时候了。”
“今天在这里,我就是要这实实在在的!分土地,分女人!!”
士兵们当即欢呼起来。
他们追随刘岱转战千里,忠心自然是毋庸置疑。
他们坚信着刘岱会笑到最后,刘岱不会亏待他们。
而现在,就是收获的时刻了。
看着欢呼的士兵们,刘岱决定再加点料。
他在这里要确定一项制度,一项铸就了三百年煌煌大唐,让中华民族的武德达到历史最高峰的制度。
府兵制!!
于是,刘岱大声宣布道:“从酸枣一路追随我至关中的兵士,有一个算一个……”
“三日后便一个个分地,我会让审长史亲自负责此事。”
“另外,凡尔等所分之田免征田税,成家后全家可免除徭役。此后于农忙之时可耕作,闲时可参与训练。”
“闲时为民,战时为兵,除有战况,不误农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