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长安城,刘岱便迫不及待的进入京兆尹府,翻看户籍、田籍。
正如高祖至咸阳,诸将皆争金帛财物,唯独萧何先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
长安乃西北重镇、司隶治所,还是曾经的大汉国都,里面书藏之丰富,令刘岱也忍不住叹为观止。
如今的长安城内,共有户籍二万八千户,民八万五千人。
虽然依旧算是一座巨城,但别说和全盛时期三十多万的超级都市相比,就算和洛阳、邺城、襄阳比起来,都差了许多。
审配道:“自光武迁定都洛阳以来,凉州、三辅便成了西部边陲,历经戡乱,但长安乃关西首屈一指的坚城,只要主公尽心治理,必然会吸引各地百姓至此。”
刘岱道:“但长安雄城,没有经历战乱,怎会只有不到十万百姓?只有一种可能……”
审配凛然:“豪强隐匿!”
闻言,刘岱微微点头。
汉末时期,世家豪族势力强横,隐匿户口更是司空见惯。
但如今的刘岱,已经将长安和关中看作自己最重要的称霸之基,绝不能忍受有人趴在自己身上吸血!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先任命长安令和京兆尹。
清查户籍、重建长安,都必须要有一群能臣才行。
思考片刻,刘岱吩咐道:“正南你通知下去,今日申时,所有人于昭和殿中议事!”
“报……”
然而就在这时,传令官走了进来,对刘岱禀报道:“禀主公,有天使自洛阳而来!!”
“天使?董卓这是来给孤送礼来了吗?”刘岱轻笑。
他早就猜到董卓会这么做。
只是不知道,董卓这次究竟会送给他什么大礼。
………
虽然天子是董卓的傀儡,但刘岱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沐浴更衣,准备了香烛檀案,迎接圣旨。
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董卓这次派来的使者居然是麾下大将李傕。
对此人的大名,他早就如雷贯耳了。
大败朱儁,击杀徐荣,打败吕布,夺取长安。
这般战绩,整个汉末也没几人比得上。
李傕不敢托大,先是对刘岱恭敬的行了一礼,然后才打开圣旨,念道:
“诏曰,大汉初平元年十二月,兖州刺史刘岱除暴戡乱,讨逆驱虏,敕封司隶校尉、卫将军、长安侯,准举孝廉,上计吏。受命之时,应偃武修文,治郡三辅,使海清河晏,山河永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有劳李将军。”刘岱接过金印青绶系在腰间。
李傕再度开口道:“十八路诸侯中太师所敬者,惟将军耳。听闻将军尚无妻子,太师欲以孙女董白相配,结秦晋之好。”
刘岱当即道:“太师好意,刘岱心领,但大汉未宁,何以为家,只能辜负太师好意了。”
没给李傕继续开口的机会,刘岱命亲卫送他下去休息。
随即,他看向圣旨,脸上露出笑意,“司隶校尉、卫将军、长安侯,董卓倒是大手笔,这下子我倒是不能轻易进攻洛阳了。”
审配道,“主公你本来也没打算进攻洛阳吧!”
“本来还想出兵谷城吓吓他,现在看来似乎不必了。”
在攻克长安后,刘岱也曾设想能不能奇袭洛阳,解救天子于水火。
这样说不定能避免后面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乱世,避免五胡乱华衣冠南渡的悲剧。
但思考许久后,他放弃了。
洛阳不是长安,没有年久失修,其城高十丈,宽三丈,堪称天下第一坚城。
洛阳城里面也不是三千老弱,而是五万精锐西凉军。
刘岱就是十万大军尽出,也不可能攻下洛阳城。
更何况,洛阳还有谷城作为门户。
此城也不容小觑,攻克不易。
“呵呵,只是不知道当初董卓有没有被气晕。”
刘岱轻笑。
他都能想到董卓当时的心情。
明明因为退路被断,恨他恨的要死,还要捏着鼻子给予足够的封赏。
审配道:“看来董卓对主公很是忌惮,都想要以孙女拉拢了,听闻那位董白有倾国倾城之貌,董卓宠爱至极,一直不舍得她嫁出去。”
刘岱道:“董卓,国之大贼,杀主残臣,我岂能与他狼狈为奸?现在他应该正和关东诸侯打得热闹,也要分出高下了,正南,你说谁会赢呢?”
“董卓。”审配即刻答道。
“哦!居然想都不想就直接说出来了,有什么理由吗?”刘岱有些好奇。
历史上,的确是如此结果。
审配居然如此神机妙算。
“很简单,因为董卓没有退路了,而且关东诸侯并未齐心合力,很容易祸起萧墙。”
“哦?”刘岱饶有兴趣道:“愿闻其详。”
审配解释道:“如果我等未曾攻克函谷关,董卓还有退路,说不定会放弃洛阳迁都长安,凭借函谷天险抵挡。”
“但现在关中已为我等所有,董卓已无退路只能背水一战,狗急了还咬人,更何况董卓可是一条猛虎!凭借虎牢关天险坚城之利,没有一两年,关东诸侯是绝对赢不了的。”
“反观关东诸侯,除了袁绍和曹操、孙坚三人之外,尽皆庸才,时间长了他们之间肯定会生些龌龊,说不定会不欢而散。”
“更重要的是,河北的黑山贼、青徐二州的黄巾近来活动频繁,经常劫掠城池。我想袁绍、公孙瓒、孔融、陶谦几人不出两个月就要回封地了。”
刘岱道:“我记得白波军也随南匈奴一起南下至河南,董卓的局面也很不妙啊。”
审配轻笑:“那就看哪边坚持得久些了,不过以我推测,董卓赢定了。”
闻言,刘岱思忖良久。
历史上,的确如此。
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战争马上就要结束,群雄割据的时代马上就要到来,那他的步伐也要加快了。
最起码,在讨董之战完全结束前,三辅之地必须要收入囊中才行。
只是想要尽收三辅之地,貌似也没那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