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周彦风,名字是孟奶奶取的。
满月时,孟徽雪发现他疑似力量系异能,就把原先的图书馆工作辞了。
自己带孩子,坚决不让家人多帮忙。
带了两年,孩子从没有出现过暴起伤人的情况后。
孟徽雪才又找了一份轻松清闲的工作。
通过应聘考核,进了农业局,成为资料室里一名普通办事员。
朝九晚六,每周工作六天,周日休息。
每月工资37.5元,粮食定量28斤,还有各类津贴:油票、肉票、蛋票、布票、鱼票……
只要按时上班,工资和津贴就一分不差。
军官丈夫每月寄来钱票,他级别高,在八类地区工作,津贴也高。
只要吃喝问题一解决,孟徽雪什么都不愁了。
儿子5岁,已经长得和二哥家7岁的云钦一样高。
看到四个哥哥每天都有作业写,他吵着也要去上小学,要写作业!
死活不肯再进育红班,和小豆丁们玩游戏。
育红班没有课本,老师一般会带着背背语录口号,然后就开始玩游戏了。
大班会学习简单的拼音字母,10以内的加减法。
但大部分时间还是玩游戏为主。
孩子年龄都很小,教多了记不住。家长也不鸡娃。
一个学期8块,包一顿午饭,早上送晚上接。
自家孩子爱学习是件好事,还没吃过学习的苦。
没办法,只能送他去上小学了。
这个年代上小学卡年龄卡得并不严格。
报名的时候,孩子往老师面前一站,老师瞅着跟两三年级个头差不多了
九九乘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认识1500多个字。
确实该来上小学了,大手一挥就报上名了。
周彦风小同志如今已经上三年级了,跳过一级。
平时学习成绩一般,在吊车尾边缘。
到期末考试总会超常发挥,考个第一。
因为考第一,学校会发一张奖状。拿回家,会得到奖励。
这孩子也是个实用主义,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异能,没有展现出明显的特质。
双胞胎女儿,姐姐叫孟柠,妹妹叫周檬。
都是孟徽雪取的名字,上好户口才写信告知周郯。
他自个说的,他没读过书,文盲大佬粗一个。
而且取的名字实太难听了,什么周雄,周美,周丽……
真给孩子取这些名,孩子长大后绝对要怨父母。
孟徽雪怀二胎的时候,很爱吃酸的,尤其是酸掉牙的柠檬。
家人都说她这一胎准是又生儿子。
因为,俗话也是这样说的——酸儿辣女。
当医生宣布她怀的是双胞胎后。
孟奶奶、孟爸孟妈看着家里一堆臭小子。
想到又要添两个,表情都很复杂。
直到她分娩,护士抱出一对双胞胎,“你们家真有福气,产妇生了一对漂亮的姐妹花。”
全家都乐疯了!
俗话也有说不准的时候。
孟徽雪出院回家坐月子那天,孟爸特地去买了一挂鞭炮回来放。
大姐专门买了红纸,写了对联横幅贴到门口。
家里布置得比过年还热闹。
孟徽雪第二回坐月子,全家四处给她找吃的。
担心她奶水不够,大姐、孟妈早就托人,从京都沪市买奶粉。
她还没生,家里就已经囤了十大罐,袋装三十多斤。
二哥是地质勘测队长,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野外。
从乡亲们手里换取到的东西最多。
鸡鸭鹅羊兔,还有各类野味、水果,后来还拿回家半边鹿肉。
孟爸、孟妈、大姐时常和工友同事们换肉票。
孟爸经常半夜去江边钓鱼,大清早去农贸市场蹲守,买活鸡猪骨。
孟徽雪坐了整整60天的月子,肉食鸡蛋没断过。
也不会觉得日子过得很无聊。
白天,家人会读书读报给她听,陪她打牌消磨时间。
孟爸、孟妈都很会研究吃的,各种养生的汤汤水水,好喝又滋补。
补得她红光满面,奶水特别充足。
到点,家人就把嗷嗷待哺的双胞胎送到跟前。
女儿一哭叫,两三个大人围在床前抢着帮忙。
大姐家的延安和二哥家的霆川,两个半大小子,也跟在大人屁股后面帮忙。
孟家在育儿这事上都是手把手练出来的经验。
大姐和二嫂坐月子,孟徽雪就跟着孟妈学习、帮忙。
她也是很会带娃的!
孟徽雪满心以为双胞胎是正常孩子。
但事与愿违。
妹妹是最早被她发现的。
家里窗台上总是出现很多漂亮的鸟雀,老鼠蟑螂蚊虫都不见了踪迹。
孟徽雪不止一次看到她叽里咕噜和小鸟说话。
小鸟们也蹦蹦跳跳,叽叽喳喳的回应她。
孟徽雪判定应该是御兽异能。
只要有她在,钓鱼,从不空军。
姐姐是1岁半的时候发现的,她特别喜欢吃桃子。
但是家里小孩太多了,一个桃子,要切分成好几块。
她想吃很多很多的桃子。
于是学着大人,像种菜一样,把桃核埋进土里。
晚上睡觉说梦话,都是桃子,桃子……
第二天土里就冒出了一株指甲盖长的幼小苗茎。
她想快点吃到桃子。
孟徽雪便去废品站淘了个大花盆回来,移栽进一棵桃树,种在窗台上。
孟徽雪尝试教小家伙控制改造桃树生长。
小小年纪,她居然听懂了,知道怎么合理抑制枝叶数量和桃树的长势。
妹妹则会叫鸟雀们把便便拉到花盆里,优质的天然有机肥料。
这棵高1.52米的盆栽桃树很争气,去年夏天终于结了26个果。
最小有2.8两重,最大那个5.8两。
皮色粉里带红,桃香浓郁,味甜而多汁。
小家伙双手捧着比拳头还大的蜜桃。
小嘴巴咯吱咯吱嚼动。
不自觉地开始摇头晃脑,眯眼露出甜嘻嘻的笑,能乐呵很久。
吃完,满身都是甜丝丝的香气。
除了桃树,孟徽雪现在还种了一盆柑橘,一盆辣椒,一株西瓜苗。
她养得很谨慎,不担心会被人举报,割资本主义尾巴。
家里有孟奶奶这尊大佛在。
孟家是独栋二层小楼,孟奶奶自己画的图纸,请工人来修建。
用的都是青砖,建的很坚固。
不是民国洋房别墅的豪华造型,外型普通,内里也朴实无华。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住房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
曾经资本家才能住的花园洋房别墅,被改造后,一栋就能住几十户人家。
家里有空房间的,街道办房管所会上门来劝租出去。
不少人都来打听过孟家,但孟家人都没有租给外人的意愿。
然而,就有两户人家拿着不知从哪里来的房产证,携带大包小包搬上门了。
声称这是他们的祖宅。
孟奶奶不急不躁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盒子和一把枪。
“我家房间是多,可是死的人也多。”
孟奶奶拿手巾擦了擦这把陪伴自己多年的老伙计。
“想住我家,先从我老人家尸体上踏过去吧。”
两家人都吓了一大跳。
“死老太婆,拿把假枪就想吓唬谁啊!我家世代贫农,根正苗红,我可不怕你! ”
“别和死太老婆吵了,她不见棺材不掉泪,咱现在就去叫公安过来给我们作主!这就是我们家的房子!”
等公安同志上门来了,孟奶奶打开盒子,摸头感叹。
“唉,人老了记性是差了点,但是公安同志,我记得很清楚,我家没有这么多亲戚。”
盒子里面除了一张旧房契,还有一堆牺牲证明,奖章。
……
那一天,家里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
京都也打来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