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知夏听顾爸这样说,拿起5斤粮票10块钱,抱着自己的那套行李,进屋打包去了。
首先将那絮得厚实柔软的棉被和褥子仔细地整理在一起,包裹着枕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尽量叠成规整的四方块状,并使用结实的绳子牢牢地捆绑住,确保它们不会散开。
紧接着,把棉大衣、棉裤及一套崭新的棉布衣服和絮厚实的保暖棉絮衣裤以及各种生活用品整齐地装进从家里带来的袋子里。那些在火车旅途中可能会派上用场的饭盒、水缸被稳稳当当地放置在袋子的上方,而那个崭新的搪瓷盆则单独放在了外面,方便随时抱着。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准备工作宣告完成。只等出发!
此刻,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享用着昨天剩下的红烧肉和肉包子,搭配着米粥作为早餐。
饭毕,李妈动作麻利地拿起了两个人的饭盒,细致地将食物分成2份:一份装上了仅剩的那些红烧肉,一份装上咸香开胃的酱菜以及鲜嫩翠绿的炒鸡毛菜。
不仅如此,她还为两人精心包裹了八张刚刚烙好的香喷喷的大饼、四个大肉包,并且拿出了几个已经煮熟的鸡蛋。装入袋子后,李妈不忘再三叮嘱二人:”这些食物你们在路上吃,可别饿着自己啊!”
顾爸看孩子们都准备就绪,大手一挥,领着一家子直奔火车站知青集合点。一路上全是标语,连列车上都挂着:”伟人为我们撑腰,我们要为伟人争气。”
到达火车站集合点时,看着集合点横幅挂着:”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屯垦戎边。”这里已经围满了人。
集合点处聚集着一群即将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个个青春洋溢、朝气蓬勃,年龄大多在16至20岁之间。这些年轻人聚在一起,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彼此间谈笑风生,似乎有着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眼看着时间快要到了,集合点的干事开始逐个点名,仔细确认所有人是否都已到场。待确认人员全部到齐之后,便组织大家整齐地列队,给每个人胸前戴上鲜艳的大红花。接着,干事带领着全体知青高声歌唱《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首歌,激昂的歌声在空中回荡,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然而,在这热闹而又欢快的氛围之中,顾知夏却如同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一般,神情木然地随着指挥机械地行动着。他的内心深处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兴奋和激动,更多的是一种迷茫和不安。
终于,干事大声宣布道:”广大知青同志们,开往黑龙江的知青专列马上就要启动啦,请大家做好准备,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祝你们一路顺风!”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在进入车厢之前,顾知夏无意间瞥见了不远处的李妈正紧紧抱着年幼的艳冬,眼中满是不舍之情。
他快步走到李妈和顾爸面前,轻声说道:”爸爸妈妈,请您们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妹妹的。”
与此同时,顾晚秋也紧跟着二哥顾知夏的步伐向前移动着。她一边走着,嘴里还不停地嘱咐着小妹要在家乖乖听话,好好学习,帮忙照顾好爸妈,并且让两位老人一定要多保重身体。
顾知夏拉着顾晚秋费力地穿过拥挤的人群,好不容易才挤进了车厢。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后,两人迫不及待地将目光投向车窗外。
尽管此时已经无法看到父母的身影,但双眼依然不停地四处搜寻着,心中默默祈祷着家人一切安好。
列车缓缓地驶出上海站。所有刚才还被压抑的情感一下子爆发出来。
站台上所有送行的亲友都挥着手、放声痛哭,列车上下一阵哭声,一阵强烈的、撕心裂肺的哭声,淹没了尖叫的汽笛声,响彻北站的上空。然而当时我没哭,我不愿让亲人看到我哭泣、看到我软弱,只是从窗口伸出头去笑着挥手告别。
晚秋却哭了起来,不知为何泣不成声,不停地抽泣,顾知夏一直安慰着,一直到列车抵达苏州,好不容易才平静了。
我们乘坐的是知青专列,硬座车厢,但我们去珲春这只有三节的车厢。每节都有100余人,其他车厢的知青都去吉林其他地区或黑龙江。
车厢严重超载,拥挤不堪,空气混浊,车厢闹闹哄哄,有几个男孩简直像放出了笼子的斗鸡,惹是生非。
火车过长江,是经南京-浦口的火车轮渡摆渡过江的,当时南京长江大桥还没建成。
中午了,大家心情都平复了下来,因为同是去吉林的知青,大家也都就近互相介绍了起来。对面座位坐了2个人。
首先自我介绍的是目光坚毅,表情严肃的男人:”你们好,我叫杨建军,今年20岁。上海人,下乡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县敬信公社。”
看有人打开了话茬,头发乌黑,面容清秀,目光清澈,戴着厚厚的眼镜,像是后世大学生的男孩开口道:”同志们好,我叫郑志刚,18岁。上海人,下乡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县敬信公社。”说完后就看着顾知夏。
因为年龄小,可爱的娃娃脸还没长开带着稚气,虽然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唇角微扬。顾知夏说道:”我顾知夏,18岁,上海人,下乡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县敬信公社。”还没有成年男人阳刚之气的顾知夏装作高冷男神说道!
长相清纯,闪着乌黑的眼睛的晚秋说道:”我叫顾晚秋,18岁,上海人,下乡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县敬信公社。”洁白的牙齿,甜美的笑容,整个人清新脱俗,就像是邻家妹妹。
都介绍完毕,看着几个人,书生气的郑志刚就开腔:”我们好有缘分呀,我们竟然都是一个公社的。”
顾知夏皱了皱眉:”你是不是忘记了,这节车厢都去珲春,那里只有一个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