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6章

天幕新的画面,他们看着民国波澜。

1915年冬,长沙第二洋务小学土地庙内….横亘历史,完成大一统的两位帝王首次肆无忌惮对视。

空气压抑,近乎凝固。

一岁半嬴政面无表情,跪坐稻草,渊停岳峙,眼底响彻金戈铁马铮铮。

怀疑,审视,目光锋锐。

此稚童不简单。

他分明能察觉到这不是一个两岁孩子应有的气度。

两岁刘彻如今背负双手,正襟而立,双眸睥睨。

刘彻亦从容迎上那双眼眸,感觉眼前这个年纪比自己还小的婴儿与众不同。

一时间两道瘦弱身躯,隐隐形成对峙。

双方警惕交错,直到窗外传来怒喝哀求。

嬴政小小身躯一点点挪到窗边,他盯着窗棂内寒气森然,他将脑袋尽量探出,眯起眼睛。

三名穿着漆黑棱角衣衫,戴着圆盖帽子的身影正在撕扯昨夜魏见星张贴的告示。

看样子是如今官府中人。

官府人在怒斥:“这些都是谁贴的,诽谤袁总统,有人看见吗?”

被问话的是一个穿着短打的小痞子耷拉着眼睛,耸着肩膀,点头哈腰道:“昨天有蒙着脸小女子来过,好像是……”说话的小痞子想了一下,笑的依旧谄媚。

“对了,是第二洋务小学的。”

窗棂边伸着脑袋的嬴政冷笑起来。

魏见星,这便是你要救的民众吗?

他们这般出卖你,可笑你竟不顾安危。

这样的人,这样的世道,你救不了!

只有杀!

这一刻,嬴政眼神残酷。

刘彻也在一旁看着,两岁的孩子面无表情,从干草堆里捡起来一根木棍。

这位母亲,想的还是太好了,和那些整日做梦天下大同之人一般。

天下大势,无不依靠武力。

就得靠杀出一片安稳!

他低头瞧了一眼手里的木棍,用袖子裹住,以防脱手。

罢了,且做还她救命之恩。

漏风的大门被打开,刘彻提着棍子准备出门时,正巧迎上嬴政的眼睛,仅一个对视,两人均是知晓对方念头。

纵然无声,亦仿佛做了约定。

刘彻上前搀扶起病弱嬴政,走出破庙。

…..

大清,顺治二年,一众朝臣正列班跪送摄政王多尔衮回府。

正要离开的多尔衮停下脚步,凝视光幕,蓦然嗤笑起来。

“汉人,乱世最是混乱,只顾争权夺势。”

“都瞧见了?”

“那女子一心为家国天下,最终如何?还不是被宵小之辈出卖。”

“本王看,汉人一向把礼义廉耻,忠信孝悌挂在嘴边,但也是最不遵守这套规矩的。”

话音落下,跪下朝臣中不少人盯着一众汉臣,眼底满是鄙夷。

光幕景象倒映在多尔衮眼中,愈发显得讥讽。

“秦皇汉武,在汉人中威名赫赫,但那等世道,终究是乱了。”

“强敌环伺下,袁世凯并诸路兵阀各自为战,帝王又能如何?”

“大清日后都没了,民国?哼。”

对于大清日后沦亡多尔衮倒是并不在意,自古以来王朝更迭,乃是天意,等到民国,那也是数百年后的事,能一统山河数百年,已算得上国祚绵长。

多尔衮走了。

索尼等朝臣纷纷起身,冷冷看着光幕。

“那女子的确有些手段气魄,可那个世道的人均是如此麻木腐朽,没有血性。”

“你们改变不了两个帝王,更改变不了世道。”

“以后你们所谓的大国也会消散历史长河……”

他们期待目光下,新的一幕开始出现。

因为肆意张贴诽谤袁大头的报刊。

魏见星即将被抓!

围观的百姓极多,大部分指指点点,蜷缩在角落里,企图在不引起那些警员注意下议论几句。

两个矮小孱弱的身躯艰难挤出人群,跟随警员脚步,一路向前。

警员在小痞子带路下气势汹汹前往第二洋务小学,还有路人跟随其后瞧热闹,谁也没注意到两个孩子混在人群中。

走在最前方的警员一路穿街走巷,抵达第二洋务小学时,已抽出身上棍棒,气焰嚣张:“都出来,交代吧,谁贴的这些诽谤袁总统的告示!”

明晃晃的告示白纸黑字,在寒风里摇晃。

嬴政看到警员手里的棍棒兵刃,摇头,那个短发母亲,怕是危险了。

然而下一刻,他开始看到一幕。

褪色蓝布衣衫迎风笔挺,魏见星英姿飒爽,站在人群最前方。

身后两百余名学生穿着各色短服,许多衣服的布料都是不同颜色质量的布块拼接而成,看起来格外狼狈,他甚至能看到有人的衣袖长短不一。

十几名老师肃立魏见星两侧,这些人衣衫破旧寒酸,有些掉色,打着补丁,但很干净。

魏见星昂然抬头,一群老师齐齐发声,语调从容。

“我们贴的。”

近两百名学生彼时异口同声。

“我们也参与了!”

明明是一群读书的少年和教书的先生,一时间竟在气势上压的那些警员不知所措!

小痞子半躲在警员背后,眼睛扫过面前师生体型,一个一个仔细辨认,思索半晌,指着魏见星压低了声音。

“队长,可能是她,身高胖瘦都挺像。”

警员队长狠狠甩着警棍,正要上前。

两百多名师生忽然迈步前行,将魏见星围在正中。

“谁也不能动魏老师!”

“要抓就抓我们!”

“对,要抓就抓我们。”

少年男女身躯孱弱,尽管发抖的身躯能看出来这些孩子们的畏惧,但每一个嶙峋胸膛都高高挺起,盯着这些警员的眼睛,大声喊着!

素来骄横跋扈的警员气的面色铁青。

嬴政和刘彻在人群中仰视这一幕,呆若木鸡。

少年男女的眼睛里有恐惧,但唯独没有怯懦。

那些孩子难道不知道他们在对抗什么吗?

明明和他们没关系,说到底,他们也只是一群最普通的百姓,这些人在做什么!

魏见星在人群中冷冷看向这群警员,高声训斥,全无惧色。

“而今你们还以为这是大清吗?还以为封建帝王还在吗?现在是民主的世道,是言论自由的世道,没有高高在上的皇帝!”

混在人群里的刘彻气得牙痒痒,瞪了一眼魏见星。

这说的是什么话,自己这个短发母亲,放在大汉,那分明就是反贼!

但他也看着那些学生老师自发簇拥保护的魏见星。

可她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人的簇拥?

刘彻还没来得及想明白,人群中魏见星声音铿锵开口,冲着学生们。

“不要怕,不要怕他们,孩子们!”

“我们会建设一个新的世界,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冲破艰难险阻,我相信,未来的大国一定是民主的,自由的!”

最初跟随魏见星在土地庙见过的少年率先举起右手,高呼着,神情亢奋坚定。

“为少年中国,为新大国,冲破一切欺压民众的大山!”

“冲破大山!为新大国!”

彼时,山呼海啸。

人群中,魏见星轻轻拨开挡在身前的学生们,从容前行,昂头时像极了一名斗士。

她冲着警员平静伸出双手,做出戴上镣铐的动作。

而这一刻,站在她身旁的老师们也纷纷伸出手。

学生们开始紧随其后,迈步,伸手。

就连站在一旁的围观的民众,同样伸出手。

数百双眼睛看过来,几名警员不知所措的踉跄后退,恼羞成怒的指着身边这些老百姓,终究没能说出话来。

人群中不知道谁叫了一声,于是周边的百姓纷纷开口。

“说得好!”

“好!这是民主的世道,没人能欺负老百姓!说得好!”

砰!

伴随声响,一名长沙贡社报的记者趁机拉动相机,冒出一阵青烟。

画面定格,成百上千双手和那些坚韧的眼眸,还有踉跄后退的警员。

千百人无论行业贵贱,身份高低,齐齐伸手!

这一幕倒映到正在赤壁游览的苏轼眼中,时年四十五岁的苏轼似乎感到热血久违的上涌。

他不由停下游览脚步,下意识站直。

光幕中,女子平静前行,伸出双手,欲要佩戴枷锁。

几名官差竟是步步后退,神情惶恐。

明明仅仅一人,身后竟有万钧之力。

“这等气魄……这等气魄,当浮一大白!”

苏轼狠狠攥紧拳头。

这才是欲要改天换日,更改世道的模样姿态。

直到此刻,苏轼终于对这位女子有了认可,之前他甚至觉得一个民国底层女子,根本不配做秦皇汉武之母。

但如今,她勉强有资格了。

她就站在大雪里,带动那些身份低微的百姓,裹挟大势倾轧。

这一刻,苏轼没来由开始期待起来。

秦皇汉武想必如今也已看到不同,他们正在接触一条之前从未接触的道路。

借民之力与民生息!

甚至已经在那位短发母亲身上看到初见成效。

以后呢?

以后魏见星又会如何更改?

这些帝王潜移默化之下,会不会当真改变?

他更期待接下来,是否有其他帝王参与。

还有民国的未来会走向何方。

彼时光幕中,苏轼目光落在嬴政稚嫩身躯。

身处长街,看着站出的魏见星,嬴政呆呆看着这前所未见的一幕。

所有人都没有为自己争辩,而是在为他们共同的思想发声。

魏见星是游侠吗?还是其他什么?

他听到人群里有人在讨论革命,说这些都是革命家在做的事,一岁半的嬴政忽然踮起脚尖,扫过面前这群庶民。

革命家?

母亲革命家?

这又是什么人?他们到底要缔造一个怎样的世界?

嬴政第一次对短发母亲所说的未来新世界有了一点期待。

微信阅读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