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叹息一声,又挤出些笑容道:“月小姐莫要多想。
你若是想好了就住在少爷边上的耳房,那崔姨这就去给你收拾。
至于老爷那,我去同他说就好。
你别怕。”
月娘感激地搂了搂她的腿,还蹭了蹭她的裙摆:“谢谢姨姨。”
崔氏只有一个儿子,早年也曾想生一个香香软软的女儿,可惜一直没怀上。
这会儿,月娘一撒娇,崔氏便对她生了些好感,不仅没再计较她住在内院的事,还张罗起了她的屋子。
她仔细询问,月娘可有什么生活上的习惯,等等。
月娘摇头,表示一切都好,崔姨怎么方便怎么来。
两小只看着崔氏在耳房里忙活,也帮不上忙。
这时候,李全就在月娘耳边轻语:“月娘,我带你去见我娘,好不好?”
月娘自然是求之不得,越能深入李全的生活,两人越是不能分割。
李全牵着她,走到正房旁的一间小耳房,先前被李全刻意忽略掉的屋子。
他小心打开门,拉着月娘迈过高高的门槛,走进这间装着云氏的屋子。
里面被李旭布置成佛堂的模样,只是最前面供奉的是云氏的画像,还有牌位。
画像上的云氏,眉眼间与李全有几分相似,但是比李全更柔和和坚毅一些。
她坐在桌前,手上执着毛笔,好似在写什么,却被眼前人叫住,抬起头来看向对方,露出温柔的微笑,显然这是云氏生前的画像。
画她的人应当就是李旭吧,毕竟笔锋之间可见爱意浓重,题字里全是当下心意。
而牌位上写着李旭之妻 云婉心。
李全跪在蒲团上,对云氏磕了三个头,嘴里轻轻说道:“娘,这是月娘,我今日同爹爹上山……往后她就是我妹妹了,也是娘的女儿。”
他仔细介绍着月娘,就好像云氏还在眼前,儿子同母亲诉说今日的所见所闻。
月娘静静站在她的身后,凝望云氏,她想,无论是李旭,还是李全,都好在意这个女人。
或许她应该多了解一些云氏,对她的计划会有好处。
李全大约说了一刻钟才停下,起身给云氏上了三炷香后,招手引着月娘来拜见云氏。
月娘学着李全的模样跪下,动作上却有些不规整,可这是个刚从山间村里下来的女孩,如此刚才是正常。
她同样给云氏磕了三个头,接着她抬头看向画像里的云氏,“云姨,我是月娘,我今日在山上还以为自己要死了,没想到遇到了全哥哥……往后我会好好跟着全哥哥,听哥哥的话,做乖乖的妹妹。”
她初见云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便同李全一样说了些今日见闻,顺便巩固一番与李全之间的情谊。
之后,她也给云氏上了三炷香。
最后,李全对着云氏道:“娘,那我们先走了,明日再来看你。”
月娘紧紧跟上:“月娘也明日来看云姨。”
他们走出这个飘着烟雾的屋子,月娘想问问李全,关于云氏的过去,但看到远远走来的崔氏,还是闭上了嘴巴,这个家里也只有李全对自己毫无顾忌。
崔氏并不清楚两人之前去看了云氏,不然定会拦着。
她太知道,李旭对云氏几乎到偏执的在意,若是让李旭知道,让月娘这个无关紧要的人去扰了云氏的清静,李旭定是要生气的。
她不过是看到两小只靠近云氏的屋子,便拉着他们回月娘的耳房。
当着李全的面,她叮嘱月娘道:“月小姐以后少靠近那里,不然老爷要生气的。”
月娘若是真正的小孩,肯定要问那里是哪里,但她是小孩身体,大人心,自然明白了,崔氏这是让她别去看云氏呢。
她点头答应,实则想着往后要去,定要避着这家里的大人才好。
见崔氏松一口气,她扯开话题道:“崔姨,我好喜欢这里。”
崔氏是个能干的,不过小半个时辰,就将这耳房收拾地妥帖。
一张小床,上面是浅黄色的被褥,摸着就是柔软的好料子,床边摆了张桌子和凳子,桌上还配了不少东西,就连纸笔都有。
床的对面放了个木头柜子,不太大,但也够小孩子用了。
柜子边正好是窗子,也很小,上面挂了绿色的布帘。
这屋子虽小,但崔氏布置地温馨、精巧,就连原本嫌弃的李全都放下心来:“月娘,这里很好。”
而月娘本就是个嘴甜的,见崔氏确实用心,更是笑眯眯着眼睛,咧着嘴,对着崔氏大夸特夸,惹的崔氏直乐不说,还拍着胸脯,直言晚上给两小只做大餐,给月娘接风洗尘。
月娘当然谦虚说不用,泪汪汪说自己能遇上崔姨已经是幸事,哪还舍得崔姨忙活。
可崔氏忙活这么多年,第一次收到这么多表扬,心态膨胀,非得下厨给月娘做一顿不可。
崔姨风风火火地跑掉了,李全则笑嘻嘻的,“月娘,崔姨喜欢你,这可真好。”
月娘有些意外地看向李全,装着奇怪道:“崔姨不是一直喜欢我吗?”
李全摇头不语,他先前虽然装着不知道,实则心里敏感,大概知道崔姨没有那么喜欢月娘,毕竟他跟崔姨相处好几年,最了解这人不过。
他甚至还担心过崔姨如果不喜欢月娘,会不会为难月娘。
虽然他知道爹爹其实也没那么喜欢月娘,可他对爹爹的人品有信心,自觉就算爹爹不喜月娘,也不会为难她,尤其爹爹又不管家里的吃喝拉撒,而崔姨就不一样了。
不过,眼下崔姨喜欢上了月娘,这可真是太好了。
他就知道月娘讨喜,谁都会喜欢月娘的。
李全不说,月娘也不追究,只问李全:“好像还要一会儿才吃饭呢。
全哥哥,你平日里这个时候做什么呢?”
李全想了想,就领着她去了自己的屋子里,“我平时主要就是看书学习。”
见月娘不解,他解释道:“我这个年纪本该上学,然而我从小立志成为爹爹那样救世的大夫,所以我就没去学堂,专在家里学习。
我五岁开始学习,先习字,后学家中医学典籍,这些都是我们李家的不传之宝。”
他说着,拿起放在桌上的一本医学书,“我最近在看这本药材范本,日常还要去药铺,同药材对照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