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匡胤忐忑不安中。
财富榜排行第二的大宋开始播放了。
一开始播放的画面,是先前最为常见的土地政策。
同样是赵匡胤坐在皇位上,画面不断切换。
一条条政令传达各地。
他下令自由垦荒,并用免税五年,吸引因五代十国这个大乱世产生的流民归农。
以此解放出更多的生产力。
甚至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一年两熟的占城稻开始引入,废除苛捐杂税,治理黄河,兴修水利……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
而在商业上,他放弃传承多年的重农抑商,转向农商并重的方向。
全球最早的资本主义萌生了。
他打破坊市制度,允许临街开店,同时让夜市合法化,刺激了商业,也促进了消费。
他设市舶司,海上丝绸之路崛起,比之大唐的中亚丝绸之路还要繁华。
整治漕运,漕运量大大增加,运输成本却下降一半,能让江南的稻米直达开封!
手工业瓷器方面,采用了覆烧法,产量直接提升三倍。
用这些瓷器,丝绸等物交易香料,珠宝等。
矿业方面湿法炼铜达到巅峰,让铜产量暴增。
同时设立转运使,让中央直接控制八成以上税收。
消除了以往藩镇自主管理的经济,加强了中央集权!
而由于商业发达,铁钱笨重,商人开始发行纸质的信用凭证(交子前身)。
这极大便利了许多跨区域贸易。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雏形……
而在赵匡胤死后,在良好的商业基础下,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了!
【嬴政:这大宋的财富榜,竟也是在大力支持商业发展后开始腾飞的!夜市,与龙国皇城的不夜城几乎如出一辙,难道一国的致富之道,皆在于商么?】
嬴政若有所思,在他看来,兵强马壮,才是国家强盛富裕之道。
但后世的王朝富裕之处,却都因商而起。
若是如此,自己的大秦想富裕,是否也得尝试走走此道。
【李世民:朕还是不够重视商业啊,大宋治安这么好吗?连夜市都能合法化,也不用将商铺集中在指定的坊市,而是临街便可开设。】
大唐如今的商业也算不错,李世民自然一眼就看懂了大宋的操作。
【徐达:大宋兵权皆在他一人之手,他自是不需要太担心,且有大唐影响还在,大唐之所以有五个盛世时期,也与大兴商贸有密切关系,有这前车之鉴在,后世之君自是有努力方向。】
【忽必烈:说是努力方向,倒不如说担心其他方面太过突出,从而威胁到浙西软蛋的统治吧。】
【赵匡胤: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本来就忐忑的赵匡胤,一下子就注意到了忽必烈!
他若是没记错的话,天幕上都说他大宋是大元所灭。
而这位就是大元皇帝!
那他理应比任何人都清楚大宋的一切!
【忽必烈:这你应该比谁都清楚才对,你是怎么成为皇帝的?你忘了吗?】
赵匡胤看着在弹幕一愣!
隐约间,他感觉自己好像抓住了什么要点,却转瞬即逝。
【刘邦:只是如此大力发展商业,道德真不会被利益所败坏吗?】
他们不是不知道商业带来的好处。
但是带来的坏处太明显了!
有了利益,有了好处,可就没那么管理了!
【朱棣:那得看当时的时代环境了,若是需要财富来安抚文官武将,让他们沉迷享乐,没有其他心思,那大兴商业也未尝不可,不过……这问题不会小就是了。】
【赵匡胤:到底有什么问题?!】
现在这天幕播放的内容看起来没有任何不利于大宋的啊!
你看漕船络绎不绝,稻米堆满太仓。
大街上行商铺林立,铁钱,蜀锦,瓷器,茶叶汇成了一道道贸易洪流。
【朱元璋:因为大宋开了“以财换和”的先例,被后世认为是一个虽富有,却极其软弱的王朝。】
【赵匡胤:什么?!】
赵匡胤有些难以置信,自己一个将军出身的皇帝。
其后代怎么可能都是软蛋?!
不等有人回答赵匡胤的问题。
天幕上的画面变了,从积极正向的一面,开始涉及到黑暗的一面。
随着商业资本的萌芽,逐利的本性占据时代主流。
道德水准急剧下降!
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官府与商人用高利贷!
提前透支了太多人还没赚取到的钱财!
抽干了许多地方的经济活力!
而土地自由买卖,可兼并,本意是好事。
但却方便了许多有钱的商贾进行强买强卖。
导致农民成为了流民和奴工。
手工业方面,官府商贾勾结。
为了扩大产量,将工匠编入匠籍,让他们世代不能脱离这户籍,每日劳作十几个小时,却只有微薄的口粮薪水。
导致许多人因为过劳和工伤死去。
贫富差距越发明显!
这种给百姓希望,又显而易见的差距!
让人对金钱趋之若鹜,导致为了赚钱,出现了许多背信弃义之事。
假冒伪劣欺诈等行为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基础色调。
其中人口贩卖色情行业兴起!
画面里,繁华的街市上,富商们锦衣华服,一掷千金。
而墙角的乞丐却以干草为衣,冻得瑟瑟发抖。
也许哪天早晨一起来,这墙角便又会多一具尸体。
另一个画面里,热火朝天的作坊里,工匠的产品畅销海外。
但妻女却在家中饥肠辘辘,盼望着自家男人能多带一点口粮回来……
又一个画面里,青楼上的姑娘们对着街道上的乞丐指手画脚的讥讽……
看到这些画面,赵匡胤脸色很是难看。
这虽没有大唐财富黑暗面的血腥残暴。
但论危害性,却感觉更大,更加触目惊心!
自己这发展繁荣的大宋下,人心与品德竟下滑到这种程度了?!
不过虽然压榨盛行,思想出现了滑坡!
但由于转运使和中央集权的原因。
这些商贾也好,官府也罢,都不怎么敢偷税漏税。
因此大宋的经济确确实实腾飞了起来!
【刘邦:我就说大行商业之道怎么可能没有坏处?道德滑坡,人人只顾自己,谁来保家卫国?】
【魏征:商业确实是一把双刃剑,能让人吃饱,能让国家富有,却让人失去了许多优秀的品质,这恐会成为祸根。】
【李世民:大家都穷没关系,但一旦身边跟自己同一层次的人富有了,他们也就迫不及待跟着一起追逐利益。
难道就不能让人富有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办法吗?富裕与就必定伴随着血泪吗?怎么跟诅咒一样。】
李世民很苦恼,因为大唐目前也在走这条路。
而且正处于上升期,看到大宋,就仿佛看到了大唐的未来。
或许……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控制好商业的一个度。
但一控制,国库必然不够充盈。
那很多事情又无法去实行!
真是矛盾,就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吗?
【朱元璋:太难了,一旦人人都进入了逐利的漩涡里,哪有那么容易约束?若非如此,咱又怎么会将重心放在农业上。】
【嬴政:后世之君,也没人能解决这经济繁荣带来的负面影响吗?】
嬴政一句话,让历朝历代的帝王,大臣们都沉默了!
真有这么好的办法,那么多朝代又怎么会心照不宣的选择重农抑商之策呢?
“你们做不到,可不代表我们龙国做不到。”
黄巢看着沉默的天幕,不屑的自语道。
若非担心自己会不小心说错话,说漏了什么。
他都直接想把这话发到天幕上去。
而看着宋朝这以往在历史上鲜有记录的黑暗一面。
多尔衮的眼睛却亮了起来:
“如此看来,从龙国那里获取好处,也许会更容易,逐利之人皆贪生怕死,道德束缚不住他们,就容易被我们收买策反!!”
第二的大宋都有这么多情况存在!
那财富榜第一毫无疑问会更严重!
越是富有,其内部贫富矛盾必定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