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集结兵马,前往准塔等人失踪的位置。”
得到授意的多铎也行动起来了。
每一支小队搜索的区域和方位都是规划好的。
也就是具体的失踪位置,还需要一一探查。
但大体方向却是早就锁定了的。
而他们既然发现了龙国的城镇,那还有什么难找的?
为了尽快替他们大清挣回脸面。
多铎迅速调动眼下能最快调动的力量,将近三千骑兵。
以及数倍服务于他们的包衣奴才!
迅速前往准塔消失的方位。
想当初他六七千的镶白旗面对十倍于己的明军队伍。
照样打得他们怆惶逃窜。
在他看来,他们大清是世界上最强的勇士。
这是一场场胜利堆积起来的自信。
只要不是什么要塞,只是一个小城的话,那能有多少兵力?
还不是分分钟拿下?就算是要塞。
以他们骑兵的机动力,这龙国又能拿他怎么样?
这个面子若是不找回来。
不仅是他大哥多尔衮会问罪于他!
他们刚刚拿下,还不是很稳定的中原王朝怕也会横生变故。
到那时候必会动摇他们在中原王朝的根基。
这是绝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唯有彰显自己的强大,才能威慑汉人。
才能让这龙国低头,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铁蹄声哒哒作响,所过之处,烟尘滚滚,颇有踏破山河的雄壮气势!
疾驰骏马上,多铎抬头向上一看,看着那浮现出来的财富排行榜前三王朝!
【第三名:大唐。】
【第二名:宋朝。】
【第一名:龙国。】
随后眼睛不由得眯了起来,露出了贪婪的笑意。
“这龙国除了粮食储量惊人外,财富竟也是第一吗?!”
“看来这一趟,收获不会少,就是不知道这龙国能富裕到什么程度?”
这几天龙国皇城的生活都映在世人眼中。
除了使用纸币外,他们也看到了黄金白银是龙国货币基础的硬通货。
越想越是心中难耐……
毕竟大唐,大宋在历史上,都是有名的富裕。
这龙国能在这两个王朝之上。
其富裕程度想必也相当惊人。
这一个排行榜一出来,各王朝之人瞬间沸腾。
【嬴政:龙国,竟然又是这个龙国排行第一?】
【朱元璋:我大明这一次竟然连前三都进不去,不过……这都怪大元残暴,战乱过于频繁,留下一地烂摊子。】
他统治天下时,天下已经在汉人手里丢了数百年!
数百年的异族统治,加上大元末期各种战乱。
他想要发展起来,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不像大唐李世民有些底蕴。
不像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最大程度减少了中原内部的战争。
这两个王朝的基础比起他大明来说,要深厚太多了。
这一次输得倒也好像没那么不可接受。
【李世民:果然一个国家能再上榜,而且龙国以商救农,发展如此繁华,也大概率能上排行榜,只是没想到这一次还是第一名。】
【赵匡胤:不过第一也不一定就能获得天幕奖励,最重要还是要得到世人的认可。】
比别的,他或许还没什么信心。
但是比财富的话,他还是蛮有信心的。
因为这些年他大宋的经济是蹭蹭的往上涨。
【魏征:两榜第一,真是难以想象!】
【房玄龄:应该后面不可能再是第一了吧,一个国家有一个比历代王朝都强的优点,已是十分了不起,现在却能在两个方面成为历朝历代之首,应当是极限了。】
【嬴政:可惜,又不是我大秦所擅长的!】
嬴政觉得大秦最强之处,应在征战这军事方面。
【忽必烈:本来就因为粮食产量惊人遭人惦记,如果财富真的凌驾唐宋,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吧?】
忽必烈一句话顿时让热络的天幕一下子都沉寂下来。
这警醒不单单是龙国,而是每一个王朝!
【高铭:还请各位不要有不该有的想法,我们龙国虽然爱好和平,但也有保护自己的力量。】
听着高铭这话,众帝忽然有一种古怪的不协调感。
如果先前的小插曲是真的。
那试问哪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子民。
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搞定一支正规军小队?
而且还不是步卒,而是骑兵!
一个能够灭掉旧王朝的强大骑兵。
所以直到现在,他们确实都更愿意相信那支小队是运气不好。
正好找到了一个重要的要塞,又被设下了埋伏。
才在这么短时间内全军覆没的。
不过天幕不会因为他们的各种想法而受到影响。
排行第三的大唐王朝财富榜开始播放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临皇位。
他端坐皇位之上,一次次朝议的画面切换间。
一道道命令发往全国各地……
他授田于民,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
而他授田不仅仅是授予男丁。
就连寡妇,奴婢,工商业者也有田地。
这让全国耕地比之隋末增强了一倍多。
同时严惩豪强非法占有他人田地。
规定土地交易需官府批准,尽可能遏制门阀扩张。
在唐初,曲辕犁普及江南,使耕种效率提升三倍!
在这种原始社会结构中,农业的提升,就意味着经济的提升……
在基于这均田制的基础上,推行了“租庸调制”。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让百姓们可以用钱货折抵役期。
让百姓们可以自由选择服役或上交货物,实际赋税比之前朝少了一半左右。
同时灵活的选择,也解放了劳动力!
让百姓们能减去服役时间,从而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
而在商业上,他废除了隋五铢,重铸货币,让钱重统一。
促进了不同州府间的贸易。
尤其是重视丝绸之路,兴建驿站,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
借助大唐上的影响力。
让东西方贸易往来,胡商急速增加。
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发达。
以丝绸,瓷器等手工业产品,与胡人交换玻璃,香料等物品。
精简重视少府监,集中管理丝绸,瓷器,兵器的生产。
还给私营的手工业免税,便利商人,一定程度倡导商业。
让长安西市的商铺暴至数万家,其中胡商商铺将近有三分之一……
以至于在这个时期,长安随处可见来自大唐以外的诸多异域人种。
虽然此时大唐还没发展至巅峰,却已是有万国来朝的盛世之象。
【嬴政:没想到这大唐也颇为重视商业,而且政治影响力也非同一般,竟能让这么多异国人来中原经商,氛围似乎还不错,确有明君之相。】
【刘邦:这么看来,商业确实是让一个国家快速富有的办法,只不过……就算是这被后来者称为千古一帝的后世君主,还是没能借助这一行业,让百姓们的田产免于被人惦记和侵占,不然之前的粮食榜,说不定也有大唐的一席之地!】
【赵匡胤:那位龙国君主的想法确实太大胆了,我大宋也推行商业,但也不敢对农业进行那么大刀阔斧的改革!】
【魏征:好像有些不对,我记得现阶段有些事还在准备阶段,但天幕已经播放了,难道说,这播放的不止是当前,而是与当前皇帝有关的整个时代?甚至是时代前后的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措施?】
【朱元璋: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吧,再者说,你们对我们来说,也已经是历史,这些事都是既定历史中注定会发生的。】
朱元璋,多尔衮,赵匡胤等人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先前连过去发生的事都能呈现。
那对他们来说,大唐也好,大秦也罢。
这都是过去之事。
当然这似乎有一个范围,那就是局限于当代帝王时间尺度来,前后偏差不会太大。
【忽必烈:再怎么样,有些污点是难以洗掉的,我看唐皇李世民如此励精图治,也有洗脱污名的嫌疑吧。】
【朱元璋:玄武门之变,弑兄囚父么?确实不妥,但从历史角度来看,他或许是正确的,就算是大唐之后,也鲜有万国来朝的盛世之象!】
【朱棣:确实,至少历史证明唐皇是一位明君!】
说这话时,朱棣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李世民欣慰自己的功绩得到肯定的同时。
却也是有苦自知。
如果不是五姓七望牢牢掌控了太多赚钱的渠道!
在他继位前期,处处受制于门阀世家。
他又何必如此铤而走险,这么大力的推行商业。
毕竟他是提倡以德治国的!
但商业是最容易败坏道德的!
之后画面切换到了李世民的后宫。
所见画面,却让前朝历代皇帝很是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