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7章

次日傍晚,刘岱命高顺伐木拾薪,于晚间升起篝火,召集全军,严肃军纪。

一旁的审配闻言暗暗点头。

《吴子》中有言,并不在多而在治,原本的三万兖州兵令行禁止,但加了这七万兵马,反而多有军纪不整者,是该整顿风纪的时候了。

随即,刘岱带着审配和高顺二人在营地巡视,典韦带护卫紧随其后。

他先是粗略的扫视了一圈,自己麾下的军队现在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支。

一支杂乱无序,一支则行伍分明。

显然,这支杂乱无序的部队是袁绍给予他的,他们一月前,还或是拿着锄头的农夫,或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或是四处游荡的流民。

这样的兵马,打顺风战或许可以壮壮声势,攻坚战只能当炮灰消耗敌人精力,逆风战的话,有还不如没有。

忽然,刘岱似是想到什么,问道:“伯平,现我军中有马匹多少?”

这些日子,他可是有很多马匹进账。

原本他有的,和公孙瓒买的,还有袁绍赞助的,应该有不少了。

“回主公,军中有骏马一千匹,良马一千五百匹,驽马三千匹。”高顺道。

“选取军中骑射最佳者组建专门的骑兵,兵着铁甲,马着皮甲,佩长矛、马刀、强弓、箭囊,孤将其命名为玄甲军,人数…先定一千人吧!!”

隋末唐初,李世民以三千玄甲军横行天下,扫灭群雄,刘岱心向往之。

他准备效仿李世民,着手打造一支精锐的具装铁骑。

今后这支玄甲军就是他手中的王牌,三千破十万或许他做不到,但一千破一万应该没问题吧!

至于马匹和甲胄……

他好歹做了几年的兖州刺史,一州最高的行政和军事长官,还是有些家底的。

刺史,本为汉武帝所置监察之职。

元封五年,汉武帝将大汉分为十三州,各置刺史一人监察地方。

后至东汉建武十八年,复置刺史,在监察职能之外又负有处理地方政事之责,其掾属分别主管钱谷、兵马、选举等具体行政事务。

“我听说伯平你精通魏武卒训练之法?”刘岱忽然问道。

“先贤微言大义,末将只是读懂只言片语,不敢说精通二字。”虽然不知道刘岱为何这样问,但他还是回答道。

“伯平不必过谦,你可在军中挑选一千兵士,按魏武卒训练之法练兵,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就叫陷阵营吧!”

“诺!!”

就在这时,粮官忽然上前问道:“主公,马上就是晚食了,不知此次是何标准?”

刘岱眉头微皱,看向审配。

审配道:“我军中先有粮食二十万石,如果按平时标准,只够十万大军一月之久,我等不可能一月就攻下长安,为长远计,还是宜削减士卒口粮。”

刘岱默然。

在这时代,军中兵士一个月的标准主粮是1.8石,他麾下有十万大军,每天仅粮食消耗就近三千石。

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二十万石粮食怕是坚持不了一个月。

思忖良久,刘岱摇头道:“不行,如今孤正要整顿军纪,岂能削减口粮?”

刘岱心中叹了口气。

说到底,还是现在自己物质条件不行。

他也愿意打造一支岳家军那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铁军,可现在的条件明显不支持这个梦想。

要让士兵们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最起码要他们吃饱才行。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根本不可能。

如果现在刘岱接受削减口粮的建议,那么以后就要接受他们到处劫掠的现实。

“今晚还按照以前的标准,让士卒们吃饱喝足!我曾听圣贤说过,今朝有酒今朝醉,粮草之事,日后再说!”

闻言,审配心中剧震。

他也算饱读诗书,可从没听过哪位圣贤说过这句话。

不过,这句话倒是非常符合刘岱豪放不羁、疏阔豁达的性子。

这般的英雄豪杰,气度盖世,如何能不让人为之效死?

审配寻思,就算大军现在粮草断绝,以刘岱表现出的气度,也会有不少人誓死追随。

最起码,自己便是这样。

……

很快便是入夜。

篝火升起,大军开始了晚食。

每月1.8石的标准,对兖州兵或许司空见惯,但剩下的七万人,惊讶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他们何曾有过这样的待遇?

每个人的钨錥中的粟饭,都装得冒尖了!

在这汉末时期,用来盛饭的器具有釜、瓮、铫、槃、钨錥六种,而钨錥民间所用最多,外形是一个陶制的罐子。

盛完了饭食,他们就蹲在地上狼吞虎咽起来。

六郡良家子争相投军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在这汉末乱世,当大头兵的多是穷苦百姓,他们甚至一辈子都没有敞开吃饱的机会,吃起来自然是狼吞虎咽。

陈二狗就是其中的一员。

一个月前他还是父母双亡的流民,被袁术卡去从军,现在又来到刘岱麾下。

现在他正蹲在地上,用手抓着粟米飞快的塞进嘴里,偶尔有米粒掉在地上,他都是马上就捡起来,不舍的抠,带着泥沙直接就吃了下去。

刘岱见此,轻笑着问道:“二狗,你这个吃法不怕把牙硌掉?”

“这有什么好怕的…..”陈二狗嘴里塞满粟米,鼓着腮帮子含糊不清道:“这么香…的粟米,我…可以就这…把…牙吞…下去。”

刘岱无语。

区区一点泥沙,看来挡不住吃货干饭啊!

“好香,好香……”

陈二狗一边狼吞虎咽,大把大把往嘴里塞着粟米,一边说着。

“之前跟着袁将军,我几天都吃不上一碗粟米,还只是那么一点,经常要下河摸河蚌、田螺吃。”

说着说着,陈二狗流下泪来,道:“使君,您知道吗,这是我从出生来第一次吃饱,原来吃饱的感觉是这样,肚子暖洋洋的,真的好幸福。”

闻言,刘岱沉默了。

华夏的百姓向来是最吃苦耐劳的,可同时也是最为不幸的。

五千年的历史,归根结底只有两个字,吃人!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身处汉末乱世,居然连吃一顿饱饭都成了奢望。

这还是在比较富庶的淮南。

如果在青州、凉州这些地方,简直无法想象。

宁作太平犬,不作乱世人。

不外如是。

………….

微信阅读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