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15章

“哈哈哈!”曹操放声大笑,心情畅快至极。

“主公,咱们这么干等着,会不会被误当敌人?”许褚疑惑道。

曹操笑容一僵。

对啊。

该怎么跟仙人沟通?

万一误会了……后果更糟!

“上次我吟诗,仙船就现身,莫非仙人爱诗?”曹操似有所悟。

“不行,这样太冒失。”

他思索片刻,决定先谢恩。

于是,他命全船齐喊:

“多谢仙人救命之恩!”

呼声此起彼伏。

船上的孙绍听后一头雾水。

不过很快,他便明白了。

估计是被误认了身份。

郑和宝船堪称划时代的奇迹,外人误解它也属常情。

曹操说完,恭敬地俯身跪拜,真诚地施礼道:“恳请仙人显露真身!”

数千将士齐声高呼:“恳请仙人现身!”随即纷纷下跪致敬。

周不疑再也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主公,您觉得这该如何是好?”

两船相距甚远,海风呼啸,曹军并未听见周不疑的笑语。

孙绍淡然道:“我等既为仙人,岂会轻易与凡人相见?”

他取来布条,挥笔写下“买了否冷”四字。

随后命人以弩箭将布射至对方船上。

船队借着风势,扬帆远去,消失在海面。

曹操兴奋地奔向船边,小心翼翼取下布匹,凝神细看。

“买了否冷?”他喃喃自语。

“这究竟何意?”

他满腹疑惑,百思不得其解。

身为饱读诗书、才学渊博之人,竟破译不出这四字真谛!

“明明皆为汉字,合在一起却如此费解?”

莫非其中暗藏长生不老之秘?

即便不是,至少也可能是与仙人沟通的法门。

曹操当即下令回航,决心潜心钻研。

可惜三日过去,他仍毫无进展。

“不愧是仙人亲笔所留!”他感慨不已。

回到邺城后,他立刻召集郭嘉、荀彧等人共商此谜。

他未明言这是仙人手迹,只称乃某隐士之语。

郭嘉苦笑道:“买了否冷?恕臣愚钝,实在参不透!”

他智谋超群,却对此束手无策,仿佛这四字有魔力般令人迷雾重重。

荀彧低声沉吟:“买了否冷……”似乎有所触动。

可下一刻,思绪却一片空白,随即无奈摇头。

曹操难掩失望之情,麾下两大智囊竟也解不开这谜?

世间还有何人能破?

建安九年,辽东王公孙度猝死。

其子公孙康继承王位。

坊间传闻,交州牧孙绍突袭襄平,斩杀公孙度后扬长而去。

曹操听后嗤笑不已。

如今的谣言真是愈发荒诞!

交州至辽东,路途遥远。

若按常规陆军行进,至少耗时两月!

孙绍怎能悄无声息潜入江东,杀了公孙度,又神不知鬼不觉返回交州?

这绝无可能!

除非……

“不可能!绝无此事!”曹操内心狂吼。

他连念数遍“买了否冷”,才让自己平静。

洛阳白马寺僧人曾言,这或许是佛家禅语。

道家不甘示弱,坚称此乃道教真言。

双方各执一词,解释纷纭,却都未能让曹操信服。

不过佛教提及,“买了否冷”能清净六根,倒颇合曹操心意。

每逢头痛发作,他默念此语,竟真能缓解痛苦。

然而,蓬莱乃道家圣地,与佛门何干?

曹操因此生疑。

为讨好曹操,佛门将“阿弥陀佛”改为“买了否冷”。

白马寺风气大变,和尚相见皆问:“买了否冷?”

对方则答:“买了否冷!”

天师教张鲁闻讯,斥责佛门谄媚取宠。

他翻遍道家典籍,欲为“买了否冷”正名。

“老夫隐约记得,福生无量天尊似曾提及此语。”

孙绍在海上漂泊近两月,转眼已是建安十年。

曹操攻下幽州,袁氏兄弟逃投乌桓单于蹋顿,苟延残喘。

袁绍外甥高干降曹。

至此,袁绍旧有四郡尽归曹操麾下。

至少名义如此。

涿郡赵犊、霍奴起兵反叛,杀害曹操所任命的幽州刺史与涿郡太守。

曹操亲领大军征讨,斩杀叛军。

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乌桓联手袭扰度辽将军鲜于辅。

鲜于辅虽为乌桓人,却已归顺曹操。

曹操怒不可遏,渡潞河救援,击溃乌桓,尽显霸主之威。

北方战火仍未平息。

孙绍驻留海上,巡查珠涯郡后返回交趾港。

见商队川流不息,货物堆积如山,他甚感欣慰。

只是海运受限颇多,许多地方无合适港口停靠。

故交州内部运输兴起,连接日南、九真、交趾、合浦、南海、珠涯诸郡。

陆海并举,贸易日盛。

孙绍年已十三,在交州近五年。

交州人口增至四百万,堪称大州。

郡数由七增至十一。

他计划攻取夷州,设为新郡,顺便练兵。

周不疑叹道:“交州之盛,皆君侯之功!”

孙绍心中暗道:不,是996之功。

交州不养闲人。

成年男子若耕五十亩,税率十之一。

百亩者,降至十五之一。

两百亩以上,仅三十之一。

官府鼓励结伴耕作。

农忙时,同乡互助,人人皆可种两百亩稻。

汉代亩制较小,不超人力极限。

此策如鞭策,百姓焉能不狂热?

多劳多得而已。

土地广袤,修水利便得万顷田。

古时连种易耗地力,缺植物所需之素。

故多地一年耕,一年休,以复地力。

若强行连种,收成骤减,甚至颗粒无收。

“农家肥”打破此局。

孙绍命人钻研粪便发酵之法。

此物大有学问,明清时竟出“粪霸”。

敢抢我粪?找死!

北平一“粪霸”置房百余,可见其利。

交州之盛,乃百姓心血所铸。

孙绍不过顺势而为。

见百姓忙碌,皆有所为,他甚感自豪。

乱世如何?我自有桃源!

他刚抵港口,刘巴匆匆赶至,惊道:“主公,大事不妙!”

知识无价,人人当有学权。

可惜掌权者不以为然,得利者亦同。

百姓“蠢”些,官才好做。

交州北运三十万册书,知识如白菜价。

世家大族颇感不适。

多沉默以对,公孙度首发声,却非最后一个。

交州迎来了一位儒学巨擘,崔琰。

他曾是袁绍麾下谋士,声名不彰,拜大儒郑玄为师。

曹操攻陷邺城后,崔琰闲居家中,司空府多次邀他出仕,皆被谢绝。

趁着空闲,他四处漫游,直到“贩书”事件震惊天下。

圣人之书,怎能用金钱玷污?

此举是对先贤的亵渎!

崔琰怒火中烧,决意南下交州,为圣人讨回公道。

于是,他踏上了这段旅程。

崔琰不仅是儒学典范,更是世家翘楚。

他出自“清河崔氏”,顶级门阀,传承七世纪之久。

家族最盛时在魏晋南北朝。

唐太宗编修《氏族志》,清河崔氏虽已衰落,仍凌驾皇族李氏之上。

这惹恼了唐太宗,遭到无情打压。

即便如此,唐代崔氏仍出了二十三位宰相。

杜甫之母,亦是崔氏族女。

崔琰可谓满身荣光而来。

东汉末年,武将谋士与诸侯间的争霸最为夺目。

许多隐世高人因此黯淡无光。

孙绍凝视刘巴,直看得他心头发怵。

“不过一个崔琰罢了,至于如此慌张?”

刘巴急道:“主公,切勿小觑世家势力,若您有逐鹿天下之志,绝不可与他们交恶!”

清河崔氏根基深厚!

崔琰兄长之女,许配给了曹植。

堂弟崔林,任司空东曹掾。

族中子弟,皆在朝为官。

只要崔琰点头,曹操乐意提拔他。

别看来的只是崔琰一人。

若他抛出一句评语:“交州乃蛮荒之地,牧守沉迷声色。”

孙绍在世家眼中的形象便会轰然崩塌。

可孙绍丝毫不以为意!

鸿都门学源源不断培养新锐人才,务实能干。

远非只会摇头晃脑的酸儒可比。

“通知崔琰,我已归来!”孙绍坦然说道。

留下刘巴一脸错愕。

在孙绍眼中,崔琰的到来无异于毒瘤。

交州无顶级门阀,正是野蛮崛起的绝佳土壤!

事实也证明,交州正是如此腾飞。

孙绍拒世家染指,对他们的评判嗤之以鼻!

两种体制终将交锋,爆发惊天碰撞。

交州将以雷霆之势,粉碎世家对大汉的桎梏。

绝非科举温吞,徐徐图之!

这需要无畏的魄力!

更需霸绝天下的战力。

这正是孙绍暂缓攻江东的缘由。

待体制成熟,方是他挥拳之时!

届时,他将与天下世家为敌!

孙策入江东后,着手压制世家,吴郡便有四大豪族。

如陆逊、陆绩所在的陆氏。

顾雍、顾劭出自的顾氏。

另有张温代表的吴郡张氏,朱桓所在的吴郡朱氏。

孙策一死,这些人迅速崛起。

他们才华横溢,无可否认。

却也导致权力四散!

比起刘备、曹操,孙权一生几无硬气。

毫无霸主之力!

皆因世家掣肘太过。

孙绍绝不容世家肆意妄为,动摇根基。

区区崔琰,算哪根葱?

不过此人狂傲无比。

目睹交州繁荣,他痛心不已!

匠人与商贾地位高得离谱。

长此以往,交州必自毁前程。

“百姓唯有贫穷才知服从,一旦富足,天下必乱!”

两人理念针锋相对。

崔琰筹备已久,得知孙绍归来,迫不及待登门。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

至少在交州高层,掀起轩然大波。

周不疑提议:“不如先晾他半时辰,挫挫锐气!”

孙绍闻言放声大笑,周不疑一脸茫然。

“你说崔琰有何威风?不就是你们读书人捧出来的?我可没惯着他!”

周不疑小声道:“君侯,您也是读书人。”

“说得也没错,我可是之乎者也的老祖宗!”

周不疑无言以对。

谁能管管这家伙!

狂得没边了。

在荆州时,周不疑常戏弄舅父刘先,乐在其中。

到了交州,他却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了。

崔琰年过四十,面容肃穆如铁。

“拜见君侯!”他拱手一礼,态度诚恳。

周不疑见状暗道不妙。

这老家伙性情刚烈。

此刻隐忍不发,日后必生大患。

这样的对手,最难对付。

崔琰叹道:“传闻交州乃大汉最荒僻之地,君侯能使其崛起,实属不易!”

先是假意褒扬孙绍功绩。

随即话锋一转:“然龙编城重修,役使十万民夫,未免劳民伤财!”

突然发难,直指要害!

龙编城规模宏大,胜过未焚的洛阳。

在崔琰看来,此乃暴政开端!

以交州之力,怎堪如此巨城?

必是强迫百姓所为!

孙绍冷笑:“不知阁下有何妙策?”

微信阅读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