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语也不急,端了糖水喝了两口,甜滋滋的。
村长沉吟片刻,目光在沈小语和王兴之间流转,终于缓缓开口:“这三个娃有你们这些亲戚以后也算是有指望了。地你们想买多大?茅草屋那边的地离村子里比较远,比较便宜,一亩2两银子。”
这些在家里已经商量好了,地买两亩,除了盖房子,还要种菜养家禽牲口。
当下王兴掏出5两银子给了村长,让村长帮忙办理地契和张罗盖房的人手。
只是这地写到谁的名下有些难,沈小语他们虽说和老沈家分了家,但户籍并未从老沈家迁出来。
沈小语示意王兴,王兴又给了村长十两,让村长帮忙走动走动,看看是否可以让沈小语做户主,重新给三个孩子立户籍。
村长思索了一下可行性,便答应去衙门问问,当了这么些年村长,还是认识几个衙门里的办事的人。沈小语和老沈家有分家文书,应该不难办。
事情商量完毕,沈小语两人便回家了。既然要盖新房子,两个舅舅肯定是要住在这边的,得回去归置一下看看怎么安排。
两人走后,村长媳妇用手肘碰了碰他,面露喜色。自家男人这一趟下来,能得个几两银子的好处。
都是土里刨食的村里人,一年都挣不了三五两,陈昌友虽然是村长,但也就是比一般人家强一些。
“当家的,这王氏娘家挺有钱的,他家是干啥的?居然舍得花这么多钱给这几个孩子盖房子。”苏氏问道。
“听说王氏家里的两个兄弟是倒腾山货的,我总感觉这事有点怪,你没发现小语这孩子自从上次出事儿好了之后,就和以前不一样了吗。”村长思忖着说道。
“不管咋滴,当家的,这事儿咱得给人家办好。”
“嗯,明天一早我就去县城一趟。”
这边沈小语和大舅回到家里,几人把茅草屋收拾了一下,到时候盖房子外祖父和大舅住茅草屋,外祖母带着三个孩子去牛婶子家借住。
第二天下午,村长就过来了。
带着地契和三姐弟的户籍,地契上写的沈小语的名字,户主是沈小语。沈小语看了看就放进了袖子,实际是收进了空间。
村长又风风火火的走了,去张罗盖房子的人。
这边王盛回到大石村,把沈小语的事情和自己爹一说,王长山顿时就坐不住了,自己女儿命薄,外孙们可不能再受罪了。
要不是王盛拦着,说没地方住,王长山当天就得去。
第二天,装了满满当当一车东西,爷俩就驾牛车去小河村了。
王长山看到三个外孙站在茅草屋前笑咪咪的接自己,心里一阵心酸,怪自己没早点过来,让孩子们受罪了。
“外祖父!”沈小语三个齐声喊着。
“哎,哎。”王长山看着几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心里很难受,尤其是沈小语长得特别像自己的女儿。
沈小语看到外祖父偷偷的抹了把眼睛,笑嘻嘻的走上前,挽着他的胳膊,道:“外祖父,小舅都和您说了吧,咱家要盖青砖大瓦房,到时候您和外祖母可得常来住,我看以后谁还敢欺负我们!”
王长山有些惊愕沈小语能说出这些话,自从女儿女婿没了之后,每次他们过来看几个孩子,沈小语都默默的跟在冯老婆子身后,半天都不说一句话。
不过这样也好,有嘴会说以后就不能受欺负了。
“成!到时候我和你外祖母就过来。”王长山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
叶氏见自己老头子答应的这么痛快,笑着道:“你这老头子。”
几人说说笑笑的把东西卸车。
都安顿好了,沈小语拿出65两银子给了王长山。
“外祖父,这钱您先拿着。过阵子我和牛叔他们去卖家具,到时候还会有进账”
这年头砖瓦比较贵,按照沈小语的想法,这65两也就刚够盖房子的,打家具的钱还得现挣。
王长山和叶氏其实不想拿沈小语的钱,但是老两口也确实拿不出来这么多,再有就是怕家里儿媳妇有意见,所以就收下了,想着以后尽量多贴补点外孙们。
晚上的时候,村长就拿着名单过来了,一共找了30个老实能干的汉子,大概一个多月就能完工。
晚饭一家人就简单的烙了白面饼子,炒了几个小菜。
第二天,王长山就带着王兴去镇上买砖瓦,王盛带着人先开工打地基。
沈小语跟外祖母打了个招呼,拿上外祖父带来的镰刀,背着背篓直奔后山。一是看看山上有没有什么好东西,二是空间的东西总得有个出处。
沈小语绕过村里人多的地方,不知不觉越走越偏,按照记忆,此刻沈小语应该是已经到了近深山的地方,再往里走会很危险。
沈小语想着自己这小身板,还不够野猪撞一下的呢,就想采点蘑菇野菜啥的就回家了。
这时候突然隐隐约约听到有人说话,但是听不太清,沈小语顺着声音小心翼翼的靠过去。
“孝元哥,你说你二嫂家这么有钱吗,都能给外孙们盖房子。”一道娇滴滴的声音说道。
“哼,也就是盖几间土坯房,能用几个钱。给工钱无非是怕没人帮忙,再说老王家还有俩儿子还有孙子,怎么可能把钱拿来给几个外孙。”孙孝元懒洋洋的回道。
“那你们家有人去给他们盖房吗?”
“我家才不稀罕挣那几个钱儿。”
沈小语那个激动啊,八卦之魂熊熊燃起,这是被自己发现了了不得的秘密。
听声音肯定不是方氏,有点熟但是又一时想不起来,沈小语猫着身子,一点一点靠近。
扒开前面的前面的茅草,就看见俩人已经压到了一片茅草,简直就是天然的大床。
此时沈孝元叼着根草躺着,旁边一个女的坐在旁边整理衣裳,看样子是刚刚运动完毕。那个女人背对着沈小语,一时看不出是谁。
那女子边低头系扣子边嗲嗲的道:“孝元哥,人家上次去镇上,看上了个簪子……”
我靠,这么嗲的声音,沈小语突然想起来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