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想写一本有关抗战的小说,但是不知道从哪一年写起。
中国的抗战,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有太多东西需要书写,每一年都值得国人铭记!
直到有一天,无意中翻看到《1942》这部电影,感触颇深,有了写它的冲动。
当今的世界很不太平,中东的战火依旧还在燃烧,加沙的轰炸仍然还在持续,东欧平原上,坦克还在咆哮。
即便是贫瘠的非洲大陆,也是枪声四起,硝烟弥漫。
这一切似乎预示着,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近!
当我们坐在家里,惬意的躺在沙发上翻开手机的时候,你是否有想过,如果有一天,战争来到你的身边,你该怎么办?
这是一本有关抗战的小说,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因为是小说,和我们想象的会有一些出入。
这里有催人泪下的苦难,有穿越时空的爱恋,有系统提升的烦恼,有异能带来的快乐,有畅快淋漓的战斗,也有热血沸腾的狗血剧情。
让我们走进1942,回顾一下那段难忘的历史。
剧情有些缓慢,请你耐心阅读!
公元1942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五个年头,中华民族迎来了最艰难的历史时刻。
此时的日本法西斯,正是气焰最嚣张的时候。
在太平洋战场,他们去年刚袭击了美丽国的珍珠港,重创了美太平洋舰队。
日本海军在太平洋已无敌手,整个太平洋地区航行的船只,都笼罩在旭日旗的阴影之中。
在东南亚,日军已经占领了大部分的海岛国家,开始窥视澳州和南亚大陆。
整个东南亚国家在日军的武力威慑下,瑟瑟发抖。
对于中国人来说,1942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
因为战争,中国沿海地区所有的码头和港口都被日军占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陷入停顿,海外华侨的捐献物资运不进来,国内的出口物资也运不出去。
中国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1942年2月日军进入缅甸,滇缅公路被切断,国际救援物资已经无法再进入中国,中国变成了一座孤岛。
受物资短缺的影响,国内的物价开始疯涨,货币大幅贬值,百姓民不聊生。
以当时国民政府在中原地区的政府工作人员工资为例,他们的月薪也就不到200元法币,而当时的粮价已经涨到了500元每斗,最高时甚至炒到了900元每斗。
也就是说,以他们的月工资,连一斗粮食都买不起,吃饭都成了问题。
连政府的工作人员都混成这样,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
而当时的中国战场,形势也不容乐观。
东三省已经被日军完全占领,还扶持了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了所谓的“满洲国”,企图搞东北自治。
在江南,他们扶持大汉奸汪精卫成立了汪伪政府,与蜗居在大西南的国民党政权抗衡,亡我之心不死。
而盘踞在华北的侵华日军也不甘寂寞,他们开始蠢蠢欲动。
他们的目标就是占领中原地区,打通南北交通线,为日军进军大西南,消灭国民党主力做准备。
在当时的中原战场,除西北地区以外,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被敌人占领。
而在黄河以南,聚集了国民党的数十万大军,他们依靠黄河天险,驻守在郑州,开封,洛阳一线,阻止着日军的进攻。
连年的战争,让这个国家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整个神州大地,哀嚎遍野,百姓流离失所。
在那个战乱频发的年代,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活着就是一种奢侈。
谁也不知道,自己下一秒是否还活着。
可尽管这样,老天爷还是不放过苦难的国人,一场更大的灾难向神州大地袭来。
从1941年冬天开始,神州大陆开始变得干旱少雨,尤其是本就干旱的北方,很多地方滴雨未下,那个时候很多人就知道,1942年的日子不会好过。
果然,到了1942年初春,干旱的情况依旧没有改善,河流断流,田地干枯,赤地千里。
这场持续的干旱造成中原地区大面积小麦绝收,百姓颗粒无收,豫省数千万人受灾,饥饿的阴影开始笼罩中原大地。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饥荒开始了!
伴随着干旱而来的,还有蝗灾和疫病。
因为高温少雨,蝗虫泛滥成灾,它们漫天飞舞,铺天盖地,所到之处,无论是庄稼还是树木,都成为了蝗虫的食物。
因为庄稼绝收,整个豫省都成了灾区,很多村庄十室九空。
里面的人不是死了,就是外出乞讨了。
都说故土难离,对于有着乡土情结的国人来说,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们又怎会舍得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往一个陌生的环境。
因为他们知道,呆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他们的离开,就是为了卑微的活下去,仅此而已。
逃荒,成了那个年代很多人的选择。
如果在那个时候,有飞机从中原大地飞过,就会发现,在一望无际的中原大地,全是扶老携幼外出乞讨的人流。
不过,还是有一些人故土难离,选择留了下来。
这些留下来的人为了生存,放弃了自尊,吃树皮,啃草根,吃观音土,就连天上掉下来的鸟粪,他们也甘之若饴。
在一些饥荒比较严重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人市”。
你都难以想象,在这里,人就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铁笼里。
而在旁边的屠宰台上,还摆着血淋淋的肉条。
在这里,人性被彻底的颠覆,原始的兽性暴露无遗,人,也成了商品。
也许有人会说,那么大的灾害,为什么当时的政府不管呀。
当时正值抗战,执政的国民党政府为了掩饰真相,维护自己的颜面,不但对此装聋作哑,还下令封锁消息,禁止媒体记者进入灾区采访报道。
他们为了防止消息泄露,还派军队封锁灾区边境,禁止灾民外逃。
不但如此,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养活数十万驻守豫省的国民党士兵,不但不救灾,还向豫省下达了征收500万担军粮的命令。
这也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生存,无数人开始了逃亡。
干旱,蝗灾,疫病,饥荒,再加上国民政府的疯狂剥削,让中原大地哀嚎遍地,尸体堆积如山。
从1942年到1943年,整个豫省3000万人口,就缩减为不到1500万。
有些地方甚至是整个乡镇全都消失,数十里不见人烟,只有野狗出没。
直到后来,一位外国记者叫白修德的进入豫省灾区,发现这里尸横遍野,饿殍遍地,他非常震惊,于是找到当时的豫省国民政府,希望他们拿出资金救灾。
而当时的豫省国民政府官员却狡辩说白修德看到的仅仅是个例,其他地方还是没有问题的。
为了不让白修德将灾区实情公之于众,他们不但给白修德送去厚礼,还设宴款待他,宴席的奢侈让这位美丽国记者也是瞠目结舌。
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宴席不但有酒有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一应俱全,与那些灾民啃树皮,吃草根形成鲜明的对比。
白修德对当时的政府腐败行为异常愤慨。
他不由的感叹道:“天哪,这样的国民政府,怎么可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愿上帝保佑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