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推荐
拒绝书荒

第13章

在楚定驰前往兵马司点卯时,勤政殿的早朝开始了。

大乾的早朝分为小朝和大朝,小朝只有两位丞相,六部以及都察院等重要部门的主官参加,相当于高层们关起门来开个小会。

而大朝,则是京城五品以上官员都要参与,一般有什么大事,都会在大朝会上宣布。

大朝会并不常开,因为正宣帝身子骨不好,他登基后便把大朝会安排在半月一次。

小朝就开得比较频繁,不过也没有具体时间,通常是正宣帝或者两位丞相觉得有事情要商议,便会召开小朝。

而今日便是召开大朝会的日子。

大臣们早早到了勤政殿,等勤政殿的大门打开,众大臣按照顺序鱼跃而入。

等了没一会儿,便听到太监扬声道:“皇上驾到。”

众大臣纷纷跪倒在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都低着头,只感觉到身旁有人影走过,随后,他们便听到正宣帝的声音:“众爱卿免礼。”

“谢皇上。”

文武百官谢恩起身,但众人刚起身抬头,便愣在了原地。

只见最前方的台阶上,除了坐在龙椅上的正宣帝,还有分别站在正宣帝左右的太子慕元初和平乐公主慕映烟。

这么多年来,首次在早朝上出现这种情况,大臣们面面相觑,竟是一时无言。

正宣帝没有让大臣们疑惑太久,道:“朕近来身子不适,太医们劝朕多休息,朕有意让太子监国,只是太子年幼,难免力有不逮,平乐公主自幼聪慧,得朕教导多年,处事周到,行事果断,有平乐公主辅佐太子监国,朕方能安心养病。”

此话一出,仿佛在满朝文武之中扔了个炸弹,把人炸得头懵懵的。

正宣帝让太子监国,大臣们并不意外,也不反对,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正宣帝让平乐公主辅政,这就让大臣们有些接受不能了,大乾自建国以来,虽不曾明文规定后宫不得干政,但一直以来,都默契地避免此事发生。

正宣帝如今却是直接打破了先例。

都察院的御史率先站出来反对:“大乾立国以来,还不曾有女子辅政,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当即有人出列附和:“纵观以往发生之事,凡是后宫干政,通常会把朝堂弄得一团糟,为了朝堂安稳,请皇上三思。”

“臣等附议!”

一时间,有半数的大臣站出来反对。

但站在前排的两位丞相和六部主官却是无一人吭声。

慕元初目光略过那些站出来反对的大臣,默默将他们记在心里。

慕映烟则很淡定,她相信正宣帝会处理好。

看到有这么多人反对,正宣帝面色不变,他看向左相严德昌:“严爱卿,你觉得呢?”

严德昌是两朝元老,如今已经头发花白,他曾经三次上书致仕,都被正宣帝驳回,严德昌无奈,只得继续待在朝堂上。

如今被正宣帝点名,严德昌心里跟吃了屎一样难受,明知道正宣帝的图谋,他还是要按照正宣帝的意思去做。

正宣帝选择平乐公主辅政,本就是怕大臣欺凌幼帝,以此杜绝权臣之心。

严德昌作为百官之首,他这时候要是出言反对平乐公主辅政,难保正宣帝不会一怒之下给他扣个妄图把持朝政的帽子。

他只想安安稳稳地致仕,实在不想晚节不保。

这般想着,严德昌暗暗叹气,道:“平乐公主有皇上亲自教导,才识能力必然不凡。虽说本朝并没有女子辅政的先例,但一切以皇上龙体为重,只要能让皇上安心养病,开一次先例未尝不可。”

严德昌还是很精明的,他没有和大臣们辩论女子能不能辅政的打算,而是把重点放在正宣帝的身体上。

正宣帝自继位后勤政爱民,善待百官,如果可以,大臣们都希望正宣帝活得时间久一点。

毕竟谁也不知道太子性情如何,与其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还不如祈祷正宣帝长命百岁。

严德昌的话说到大臣们的心坎里,平乐公主只是辅助太子监国,并无什么实权,有正宣帝把关,又有大臣们在一旁看着,想必闹不出什么乱子。

这时,右相沈耀坤出列道:“请皇上多多保重龙体。”

他虽然没明着赞同严德昌的话,可是个人都听出来他的意思。

两个丞相都站出来支持平乐公主辅政,那些反对的大臣顿时犹豫了。

除了都察院的御史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坚决不改口外,其他反对的大臣都改变了口风。

随后,正宣帝让总管太监拟旨,盖上玉玺,将此事彻底定了下来。

一个本该引发朝堂剧烈讨论,甚至要十天半月才能吵出结果的政令,都不需要正宣帝亲自下场辩论,便顺利通过了。

慕映烟第一次直白地感受正宣帝在朝堂的威望,他不需要多说什么,就能让大臣不得不按照他的想法行事。

慕映烟也第一次经历了早朝,听着大臣们汇报各地的情况,正宣帝并非每次都让大臣们讨论商议,有些事情是正宣帝一言决之。

而在正宣帝做出决定后,大臣们通常不会再反对。

……

下了早朝后,慕映烟和慕元初并未回到后宫,而是随正宣帝走到勤政殿后殿,开始学着处理政务。

通常来说,从全国各地呈上来的奏折会先进内阁,由严德昌等人挑选批阅,他们会把重要的奏折挑出来,然后呈到正宣帝的书案上。

这样一来,能大大减轻正宣帝的工作量。

如今慕映烟姐弟查看的奏折,便是经内阁挑选过的。

慕元初问道:“父皇,由内阁先批阅奏折,如何确定他们不会欺上瞒下?”

正宣帝道:“这就需要你自己去判断,你若是不放心,可以让人把奏折都搬来勤政殿,只要你能忙得过来。”

慕元初当然不会把自己累死,沉吟道:“儿臣可以时不时抽一批内阁批阅的奏折,以此来震慑他们。”

正宣帝听言给予肯定:“不错的想法,你到时候可以试试。”

慕映烟给他泼冷水:“若真有人有心欺上瞒下,肯定会将奏折销毁,岂会给你发现的机会?”

慕元初听言顿时皱了下眉头,扭头求助正宣帝:“父皇是如何做的?”

正宣帝笑道:“他们可以欺瞒朕无数次,但只要被朕发现一次,便罢官免职,抄家流放。”

慕元初疑惑:“那父皇如何发现有人欺瞒呢?”

正宣帝道:“因为他们并非一心。”

慕元初恍然:“相互制衡!”

正宣帝点头:“不错。你不需要费心思去想如何避免被臣子欺瞒,只需要利用好大臣们之间的关系,自然会有人帮你盯着。”

上位者,可以平庸,但不能不懂制衡之道。

慕映烟也在一旁听着,将正宣帝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既然她已经开始辅佐慕元初监国,自然要把事情做好。

她要记住正宣帝的每一次教诲,以便将来好提醒慕元初,免得他犯错。

微信阅读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