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鹤秋想着现在她居住的这个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吃饭问题。
虽然包产到户了,但是每年还要交公粮,家里的人口又多,粮食的产量又少。
现在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挣钱攒粮食。
苏鹤秋一想到有一袋子小麦种,还有很多的蔬菜种子。
她就想着找一些符合这个季节的蔬菜先种上,最起码不愁菜吃。
想到这,她就把李美兰喊了过来:
“美兰啊,我这里有一些蔬菜种子,你找个好点的地方,把它们种出来。”
苏鹤秋专门找了番茄的种子、黄瓜的种子、辣椒的种子、南瓜的种子、西葫芦的种子、豆角的种子、茄子的种子、菠菜的种子和生菜的种子。
只要是能在这个季节符合种的,苏鹤秋都给李美兰找了一些。
李美兰看着眼前这么多蔬菜种子,又惊又喜:
“娘,你在哪弄了这么多种子呀?我看着还有一些我不认识的。“
“你可真厉害,前两天大嫂还想着去找些种子种了,谁曾想,你倒是先给找的了。”
苏鹤秋笑着说:
“美兰啊,这些种子你可得好好种。”
“要是种好了,到时候咱们家自给自足是没问题。”
“种的多了,到时候咱们还能去卖点钱贴补一下家用。”
苏鹤秋不仅把种子给了李美兰,还把如何把这些种子种得更好的办法也告诉了她。
当然,这些办法也都是系统附带的说明书。
虽然现在的人也会种菜,但是科学种菜可就差点意思了。
李美兰收拾好种子之后,悄悄地对苏鹤秋说:
“娘,昨天我去大嫂那里了,和她聊了聊,也聊了二婶当初去你房间的事情。”
“我看了大嫂也挺生气的。”
苏鹤秋点点头:“这事啊,就应该告诉她,让你大嫂也得找找你二婶的麻烦。”
李美兰接着说:
“娘,你不知道?原本二婶和我大嫂关系挺好的,听说我二婶家的堂哥最近不是在相亲吗?都是我大嫂介绍的。”
“我听说今天俩人相看呢,不过我可注意到大嫂今天没跟着二婶一起去。”
“以前的时候,大嫂还说要跟着二婶一起呢,我看大嫂心里应该是犯嘀咕了。”
苏鹤秋一听,脸色微冷:
“哼,咱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果不其然,到了下午的时候,陈娟带着他的儿子李卫华一脸不高兴地回来了。
苏鹤秋在屋里躺着,就听见陈娟一路上骂骂咧咧,口吐芬芳。
过了一会儿,孙淑琴就主动地来找苏鹤秋:
“娘,你听说了吗?卫华今天去相亲了,听说人家女方没看中他。”
苏鹤秋故作惊讶:
“哦,是吗?我听美兰说,那女方不是你帮着给介绍的吗?”
“按理说应该没问题啊,怎么又看不上了呢?”
孙淑琴叹了口气:
“唉,谁知道呢,可能是人家看着我二婶一个人带着一个孩子,家里也没有一个管事的,再加上觉得咱们家可能过的不富裕,就没看上,也就不了了之了。”
苏鹤秋笑了笑,看了一眼孙淑琴。
至于中间是不是有别的事儿,苏鹤秋不知道,但是这门亲事没成,肯定跟孙淑琴有关系。
这就说明李美兰的话,肯定影响了孙淑琴。
苏鹤秋接着说:“唉,这次也怨我了,咱们这个家啊,也一直没分家,家里的事情呢,也一直都是我在管。”
“你二婶和卫华的事情也多少跟我有些关系。”
“但是你也知道我这么大年纪了,精力啊,确实有些不合适。”
“我就想着你毕竟是家里的大媳妇,以后啊,家里的事情你也多帮着操持一下。”
“一会儿啊,我就把家里的钥匙给你,以后啊,村里的人情往来,都你说了算。”
孙淑琴高兴得不得了,听到苏鹤秋让她管家后,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
“娘,行,你放心,我一定把这个家给弄好
“一会儿啊,我就带着你去你奶奶那里,见见你二叔二婶,告诉他们一声”
“以后家里面有什么事儿,人情来往的让你去就行了。”
果不其然,苏鹤秋带着孙淑琴去找老太太的时候,老太太啥事也不管,直接说了句:
“你说咋办就咋办。”
到了陈娟那里,陈娟一听孙淑琴以后管家,不仅没有一点意见,反而很高兴地点着头。
她想着以后要是孙淑琴管家,那么她和她儿子的日子估计也会好不少。
毕竟老大一家对她们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家里老太太那里和陈娟那里都已经商量好之后,苏鹤秋就让孙淑琴把李卫东在地里喊了回来:
“老大,以后啊,这个家我就交给你媳妇了。”
“我的意思啊,是分家的事情,你先停一停。”
“当然,并不是我反对你分家,我只是想着让你媳妇跟着我学学家
“里的事情虽然没有多少,但人情往来、村里的人情世故也不少。”
苏鹤秋想着,让孙淑琴先熟悉这些,也算是为以后分家做准备。
李卫东没想到,他娘竟然把家里的大权交给了他媳妇。
这时候,他对分家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想法了。
当初之所以想分家,无非是因为家里过得不好,现在家里的事情都交给了他们,分家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李卫东点点头,说道:
“行,你放心,这事就按你说的办。”
“以后啊,还得多麻烦你提醒提醒我们做晚辈的。”
“有些地方做得不合适的时候,你也多指点指点。”
说完,李卫东看了看苏鹤秋,发现李卫东的温度值已经降到了39.2度。
果不其然,系统又给了他两个奖励。
虽然这次的奖励没有上次的多,但也已经不错了。
第一个盒子里装着五片膏药,就是上次苏鹤秋给老二媳妇的那种膏药。
第二个盒子里装的是一辆小孩的婴儿车。
苏鹤秋想着,反正老二的媳妇也怀了孕,不如把这小车送给她。
至于那五片多出来的膏药,苏鹤秋想着,如果老二的腿有效果的话,就接着让他用;
如果好了,那就留着以后再用。
毕竟这种膏药对于外伤一类的伤口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