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夜幕如墨,浓稠地涂抹在咸阳城的每一处角落。
寒风似刀刃般呼啸而过,吹得街巷间的灯笼左右摇曳。
昏黄的光线在风中挣扎,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右丞相冯去疾的府邸内,密室的大门紧闭,屋内烛火跳动,映照着一群心怀叵测之人的面庞。
气氛凝重而压抑。
“诸位。”
冯去疾率先打破沉默,声音低沉沙哑,
“既然都选择来到此处,就不要藏着掖着了。”
“不管大家之间有什么龌龊,有什么仇恨,今天大家齐聚一堂就只有一个目标。”
“那就是杀青云,救胡亥!”
“杀青云,救胡亥!”
“杀青云,救胡亥!”
“杀青云,救胡亥!”
冯去疾振臂一呼,在场众人顿时伸出手疾呼道。
冯去疾满意的点点头。
在座各位个顶个都是咸阳的顶级权贵。
随便放一个出去,在帝国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说句话让地方抖三抖的恐怖存在。
除了他这个最高权势的右丞相外,其他的老秦贵族,胡亥赵高的党羽,李斯的门生故吏都齐聚一堂,围绕在大殿之中。
其中,最受他重视的就是站在人群中不声不响的白衣青年。
大秦最顶级的军二代——蒙毅!
是的。
由于蒙毅虽然没有参与到胡亥赵高矫诏,赵青云谋反上位的事件中。
可后续也没有主动面对赵青云的征召。
所以冯去疾理所当然的认为蒙毅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
更重要的是,必须要通过蒙毅,和远在北方的蒙恬牵线搭桥。
一旦得到蒙恬的支持。
那一切都将万事大吉。
只是,这个帝国的右丞相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
在蒙毅背后,还有一双名为始皇帝的眼睛正无情的扫视着在座的所有人。
冯去疾淡然一笑。
“诸位臣工,诸位同僚,我们同朝为官,彼此知根知底下,如今赵青云那小子把持朝政,胡亥公子被囚,我们若再坐以待毙,让赵青云登基称帝,我们在座的恐怕没有一个好下场。”
“冯丞相所言极是!”
一个老秦贵族拍案而起,震怒道,“那赵青云不过一介武夫,一个被先帝扔在偏远地方的弃子,凭借着先帝的血脉就敢在我们老秦贵族面前作威作福?我呸!也不看看我们灭六国时,他还在奶娘怀里吃奶呢!”
“哈哈哈哈!”
“哼,不管怎么说,必须把胡亥公子救出来,让他登基称帝!”
“赞同,扶苏公子之死已成既定事实,不管赵高和李斯是不是真的矫诏,符合我等利益的继承人选唯有胡亥公子一人。”
“我们必须救出胡亥公子!”
说到此处,一个身形佝偻的赵高余党尖着嗓子说道:“各位大人说的不错,我在宫中经营颇深,打听到赵青云近日频繁的在咸阳宫与几位心腹商议要事,中途又面见了儒家的淳于越,老宰相王绾等人,恐怕赵青云那边也要有所动作。”
“事急从权,我们必须尽快商量出一个万全之策。”
“刺杀如何?”
“不可!他身边有王离和盖聂这等高手护卫,我们贸然行动,只怕是打草惊蛇。”
一位李斯的门生故吏否决道。
冯去疾微微眯起眼睛,沉思片刻后道:“驻守函谷关的守将李信,与我有些旧交,他手中有数千兵马。”
“我去信一封,许以重利,或许能说服他出兵相助。”
“果真?函谷关地势险要,若能控制此处,进可攻咸阳,退可守要道。”
“一旦咸阳事变我们不能一鼓作气吃掉赵青云,便可以此为依托,留个转圜之地。”
“丞相所言,却是老成持重之法”
众人交头接耳,低声赞叹道。
赵高余党补充道:“若如此,各位大人,据我所知,骊山有一支修建皇陵的刑徒队伍,人数众多,其中不乏一些心怀不满的六国之人。”
“我们可以派人去煽动他们,让他们为我们所用。”
“骊山离咸阳不远,一旦起事,能迅速对咸阳形成威胁。”
“可是,如何才能让这些人相信我们,愿意为我们卖命呢?”有人提出疑问。
“这个简单,”冯去疾之子冯劫阴森一笑,“吩咐骊山守备这两天以赵青云的旨意,把刑徒们的伙食待遇大力克扣,直到一天能饿死百来号人为止,那些刑徒必然对赵青云深恨之,到起事时再给他们足兵足食,到时候不愁他们不乱。”
“此计甚妙!”
玩政治的也太阴损了,有人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慢慢的,随着计划不断完善,密室内的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陷入了激烈的讨论。
一个赵高的亲信突然说:“我突然想起,按照大秦仪制,赵青云理当在近日举行一场祭天大典,地点就在咸阳城外的祭天台,以告慰大秦先民并宣布先帝的丧葬时间。”
“所以那天赵青云必定会出席,迫于礼制,身边的守卫也会有所分散,这或许是我们最佳的动手机会。”
“很好!”冯去疾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我们在祭天台周围设下埋伏,等赵青云出现,再一举将他拿下。”
“同时,更要派人去营救胡亥公子,只要胡亥公子一脱身,我们便有了主心骨。”
然而,一位年轻的贵族却面露忧色:“冯丞相,此举风险极大。祭天台守卫森严,我们如何能保证顺利潜入设伏?而且,就算我们成功救出胡亥公子,赵青云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他若调集大军反扑,我们该如何应对?”
冯去疾皱了皱眉头,心中自然也有忧虑。
但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咬咬牙说:“我们提前联络周边郡县的一些豪强,他们手中也有不少私兵。只要我们承诺事成之后给他们好处,他们定会相助。”
“至于赵青云的反扑,我们占据函谷关和骊山,他要动兵只能从三川郡调遣,到时候我们紧守关隘,闭门不出,只需要以逸待劳,面对咸阳城内数千骑兵。”
“我们以众围之,便是他赵青云有天大的本事也插翅难逃!”
“彩!”
“彩!!”
“彩!!!”
屋外的寒风愈发猛烈,吹得密室的门窗哐当作响,仿佛也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而哀鸣。
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映照着众人狰狞的面容,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腥与杀戮。
在这看似平静的咸阳城内,一场决定大秦命运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野心而蠢蠢欲动。
而在咸阳宫中的赵青云,对此却浑然不知,依旧在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忙碌着。
他当然知道,一场巨大的危机正一步步向他逼近。
但他不在乎。
大秦的命运,即将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迎来新的转折。
历史的车轮,正朝着未知的方向滚滚驶去。
朕唯一能做的——唯有前进。